应用解剖
内眦赘皮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临床上以先天性内眦赘皮(congenital epicanthus)多见,一般为双侧性,如伴有:小睑裂、上睑下垂、内眦远距先天异常,称为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
先天性内眦赘皮是由于睑板前眼轮匝肌在内眦处未消失且过于肥厚致皮肤纵向走行紧张,形成内眦皮蹼遮挡泪阜,目前较多采用的术式是利用Z形皮瓣矫正,重新排列组织,恢复内眦部生理结构。可分为正向型内眦赘皮、反向型内眦赘皮、水平型内眦赘皮。按其发生部位,也可分为:
- 眉型内眦赘皮(epicanthus supraciliaris)起自眉部,向下止于内眦部皮肤;
- 睑型内眦赘皮(epicanthus palpebralis)起自上睑,向下延伸经内眦部至下睑,有时与鼻颊皱襞相融合;
- 睑板型内眦赘皮(epianthus tarsalis)起自上睑皱襞向下止于内眦部,国人以此多见;
- 倒向型内眦赘皮(epicanthus inversus)又称逆行型内眦赘皮,起自下睑,向上延伸,经内眦角至上睑。
内眦赘皮在所有种族3~6个月的胎儿是常见的,而有些民族出生前已消失。白种成人仅2%~5%可见,而一般多见于黄种人。我国10岁以下儿童79.5%可见内眦赘皮,随着生长发育,内眦赘皮程度可逐渐减轻,至10岁左右趋于稳定,20岁以上内眦赘皮为21.7%。
术前概述
手术指征:先天性内眦赘皮、后天性即外伤性(外伤、烧伤和手术)内眦赘皮。
术前准备:遵循外眼手术术前常规准备。
麻醉:0.5%~2%的利多卡因加或不加1‰的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内眦赘皮目前手术方法很多,常用者为以下2种。
Z字成形法
1.用美蓝或画线笔在鼻侧部定出正常内眦角应处的部位,通常为瞳孔中央与鼻梁中线连线的中点。画Z形设计的设计线,下面那个瓣把整个内眼角都包进去(图1)。
2.按设计线切开Z字两三角辦,钝性松解切口深面及其附近软组织,切开内眦角区域的部分内眦韧带和肌肉,以使赘皮彻底松解、充分暴露眼内眦角,呈自然弧度。以6-0无损伤针线自内眦角皮缘深面的内眦韧带进针,与鼻侧的鼻背筋膜缝合1~2针,将内眦韧带向鼻侧牵拉固定(图2)。
3.将两个三角辦相互易位后用6-0线仔细缝合,新内眦点上下方出现的多余皮肤,沿皮纹方向予以修剪。
Y-V成形术
1.在内眦部做Y形切口,Y的两个臂分别与上下睑缘平行,Y的长轴在内眦平面从内眦皱襞的鼻侧走向鼻部,长度根据赘皮的严重程度而定(图4)。
2.切口皮肤后剥离、松解切口深面及其附近软组织、切断部分肌肉和浅层的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部分断端用3-0丝线固定于前泪嵴或做折叠缝合,再将Y形切口缝合成V形(图5)。
术后处理:每日更换眼垫,滴抗生素眼液、术后5天拆丝线,7天拆尼龙线。
临床经验
一、先天性的赘皮因随着年龄的增加,鼻梁部逐渐增高,赘皮可能随之减轻或消失,故手术不宜在12岁前进行。
二、后天性的赘皮应等待瘢痕软化后手术,早期手术前可采用局部按摩、压迫、理疗等促其软化平复。
三、瘢痕问题。临床上除外伤、小眼症及上睑下垂导致的内眦赘皮外,大多为美容的需要或配合重睑手术,因而术后瘢痕成为本手术的突出问题。瘢痕可能与下列几点关系较大:切口与皮肤纹理的角度、个人体质,皮肤白者瘢痕要轻一些。皮肤张力,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术式选择,皮肤张力的大小与手术方式关系很大。一方面要在术前与病人充分的沟通,告知可能出现的瘢痕增生,但一般3~6个月会有明显改善;另一方面要在手术技术上改善,包括术中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张力还是瘢痕的主要诱发因素,该手术除了解决皮肤问题外还要彻底松解内眦处的眼轮匝肌,必要时可去除一些内侧的脂肪组织,使重睑缝合时可以轻松地缝到睑板,皮肤缝合要没有张力;切开一部分内眦韧带,做内眦韧带的缩短,相当于水平方向的减张,使Z形两个瓣很容易地就转过来,没有太大的张力;少做点瓣,尤其是5瓣,尽量做到无张力顺皮纹缝合。
四、复发问题。该手术如单纯解决皮肤问题,术后易复发。因此要在内眦区域切断皮肤与眼轮匝肌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充分消除内眦赘皮的张力;然后切断,松解眼轮匝肌,并且切除部分内眦赘皮下的眼轮匝肌,因为这是构成内眦赘皮的主要成分;同时切开内眦角区域的部分内眦韧带。
五、以6-0无损伤针线自内眦角皮缘深面的内眦韧带进针,与鼻侧的鼻背筋膜缝合1~2针,将内眦韧带向鼻侧牵拉固定,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