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GHb的临床意义可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GHb与血糖、OGTT的关系如何,能否作为糖尿病诊断、疗效判断的有力指标?二是它与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关系如何,可否作为糖尿病基础研究工具之一?以下就这些问题予以介绍。

一、GHb值与血糖值的关系:许多研究证实空腹及餐后血糖值均与GHb值呈明显相关。如表11-5所示随着血糖值的增高GHb值亦相应增高。为此有人提出GHb每增高1%(一个值)相当于平均血糖(血浆)增高20~30mg/dl(1. 1~1. 7mmol/L)。

血糖HbA1值的关系(经药物治疗者)

血糖HbA1值的关系(经药物治疗者)

 

以往对糖尿病病情的判断仅依据血糖、尿糖,近年已将GHb列为常规检测项目。当然最理想的检查方案应是同时测定血糖(最好是餐后)——代表瞬间,24小时尿糖定量——代表当天,糖化血红蛋白——代表前2~3周,GHb代表前1~2个月。

由于白蛋白的半寿期比血红蛋白短,因此糖化血浆蛋白对血糖变化的反应较糖化血红蛋白灵敏,糖尿病人血糖下降时,糖化血浆蛋白的下降较糖化血红蛋白快。

二、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良否的评价或监测指: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的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采血瞬间或留尿当天的病情,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这给糖尿病合理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而GHb测定弥补了血糖、尿糖的不足。如上所述GHb是红细胞生命120天内糖类与Hb不断缩合的产物,因此从理论上讲GHb值代表前4个月的不同时期的血糖总水平。但实验证明各时期尚有些不同,经多数学者研究GHb与血糖的关系,同时采血(代表当天)两者γ值=0. 39~0. 68、与前一个月血糖比较γ=0. 61~0. 73、前2个月γ=0. 67~0. 77、前3个月γ=0. 60~0. 76、前4个月γ=0. 49~0. 74,表明GHb可代表120天内任何一个时期包括采血当天的血糖值,但其中以前1~2个月为最佳反应时期。

当然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需要根据糖尿病的类型和(或)治疗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2~3个月检查一次便可。较稳定的1型糖尿病每年检查3~4次,病情不稳定者1~2个月检查一次。正在用强化治疗控制较好的2型糖尿病病人,每年检查2次就可以。而糖尿病孕妇和妊娠糖尿病患者,需每1~2个月检查一次。

三、亲和色谱微柱法测定GHb:用作糖尿病早期诊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OGTT是糖尿病诊断特别是空腹血糖低于7. 0mmol/L(126mg/mg)者诊断的传统方法。但正如Home P所指出的那样,OGTT虽认为是“金标准”,但它仍有一些不足。一方面它在方法学上存在诸多不足,如诊断标准的不统一,实验方法的不一致以及可重复性差、易受多种生理、病理等影响,而且实验过程又较烦琐,患者较难接受。那么能否改进OGTT之不足,或采用其他简便而可靠的方法代替OGTT呢?许多学者为此做了多方探索,但一直未获定论。1978年Santiago报道HbA1c只在2小时血糖≥12. 7mmol/L (228mg/dl)的糖尿病患者才增高,对轻症者诊断符合率只有50%。1985年井出肇等通过与OGTT对比获GHb诊断率为76%。以上作者研究所用方法均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法,由于其具有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方法学的误差,这可能是造成诊断符合率低下的原因。1989年本文作者等采用日本产品高效能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HbA1c与OGTT比较,获得糖尿病总诊断率为87%,其中空腹血糖≥7. 8mmol/L(140mg/dl)组为100%,≤7. 7mmol/L(139mg/dl)组为80%,但作为诊断的手段要求仍有差距。1990年又采用日本生产的亲和色谱微柱进行1049例对比研究,取得糖尿病诊断率97. 4%,其中空腹血糖≤7. 7mmol/L者为94. 5%,≥7. 8mmol/L者为100%。如此高的诊断符合率和1000多例大数据结果,证明亲和色谱微柱法检测GHb不仅可作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也有可能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四、在妊娠妇女的应用: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对糖尿病孕妇而言,糖尿病不仅会造成巨大胎儿、畸形胎和死胎,还会引起母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此GHb可作为监测手段。二是早期发现孕妇中的糖尿病,用作围产期的检查项目有利于优生优育。

五、对于HbA1c特别增高的糖尿病人,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六、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患者,急查GHb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七、可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八、根据302例正常人各年龄组及性别组研究结果证明,GHb值无年龄、性别差异。

九、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研究中的应用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人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也是糖尿病研究的重要内容,GHb测定对此将发挥推动作用。GHb测定提供了糖尿病控制的较长期指标,而糖尿病控制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证明GHb与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双相反应之间有程度不同的相关关系。而血脂的升高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的升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异常则与心血管疾患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因此,GHb测定可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

局部缺氧是造成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实验证明血红蛋白糖化后,N端氨基被封闭,妨碍了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与Hb的结合,使血红蛋白所携带的氧不易释放而造成局部缺氧,研究提示48例无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儿童的2,3-DPG与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DPG与HbA1c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中这两项指标可接近正常。从而表明糖尿病人体内可通过增加2,3-DPG水平来降低HbA的氧亲和力,以增加组织的氧供。因此,在糖尿病中除糖化蛋白沉积造成基底膜增厚使组织血流量减少外,血红蛋白糖化后与氧的亲和力增高也是造成组织缺氧的一个因素。现已证实,人体凡属由蛋白质所构成的脏器与组织均可以糖化,引起这些蛋白质结构、功能、代谢和半寿期的改变(下表),而这些变化有可能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糖化蛋白所引起的全身损害

糖化蛋白所引起的全身损害

1990年Brownlee等提出糖化蛋白物合成酮胺后并未终止其反应。如图11-8所示,在半寿期非常长甚至是持续终身的组织蛋白如眼晶体蛋白、胶原蛋白,它们经过早期反应后仍在继续进行而转入晚期反应,形成不可逆转的进行性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AGE)。到晚期阶段即使血糖得到理想的控制,而所形成的AGE也无法恢复,从而更加提示早期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性。

人体各种蛋白糖化后所造成的损害

人体各种蛋白糖化后所造成的损害

Maillard反应

Maillard反应

近年Cerami等经动物实验证实,氨基胍(aminoguanidine)等药物有阻止形成AGE的可能性,从而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指出可喜的前景。

十、评价和问题 标准化:目前没有一个认可的参照物。但有基于特异血红蛋白β-链N末端残基的HbA1c候选参考方法。用内切酶酶解Gluc-C完整血红蛋白分子被优化并用于获得HbA1c和HbA1的β-链N末端六肽。这些肽已通过反相HPLC分离并通过电泳质谱分析法定量。

质量控制: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许多国内和国际的实验室调查组织提供了室间质量控制。因为没有参考方法或国际认可的标准物可用,靶值往往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和(或)制造商提供的值或同一分析系统组模式获得。(邱文升)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