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其中约5%~10%的患者需要截肢。在美国,每年有6%的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溃疡而住院治疗。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大多数糖尿病足的发病与年龄和糖尿病的病程有关,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并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性多于女性,截肢常见于黑色人种和男性。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由血管并发症和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使皮肤柔韧性减少,再加上皮肤干燥、痛觉减退,皮肤易开裂和外伤发生蜂窝织炎或深部组织感染。运动神经病变导致足内骨间肌萎缩和反馈调节丧失,不能保持正常足的体位和弹性。导致足部结构破坏,畸形如锤状趾、爪样趾、足弓塌陷等,体重着力点转移到趾骨头,是导致足趾头和第一跖骨头下形成胼胝、溃疡和感染的主要因素。

足部钝痛或痛觉消失可引起神经病性溃疡。常发生于拇趾或足部其他受压部位,形成一个无痛的缓慢发展的溃疡,溃疡边缘呈凿样,且常伴有胼胝。再加上痛温觉和踝部反射消失,可确诊为神经病性足溃疡。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早,进展快,病变部位常为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分支以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糖尿病足趾坏疽。因此在糖尿病患者要慎用血管收缩药,即使休克时使用,也要每天观察足部。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无汗,毳毛少,颜色变黑,感觉迟钝或消失,出现脚踩棉絮感,间歇性跛行,休息痛。趾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锤状趾,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溃疡或坏疽。根据坏疽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坏疽。湿性坏疽可合并皮肤感染,红肿热痛和全身毒血症状、菌血症。干性坏疽由于血栓形成,血液逐渐和突然中断,但静脉血回流仍通畅,组织液减少,局部缺血性坏死。湿性和干性坏疽同时出现在同一下肢的不同部位为混合性坏疽。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