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快速注射入人的静脉的同时,利用有特殊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拍摄所发出的荧光,并用高速感光的胶片拍照或经数字化图像采集记录荧光素钠经血循环进入眼底血管的过程,从而动态的记录眼底血管的结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血管病理生理变化及病理改变的一项技术。近年来随着摄像、录像和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眼底照相机与高分辨率、低照明度的摄像机及电脑图像分析处理系统的联合应用使得荧光造影技术日臻完善,在眼底病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荧光素钠

某些化合物受光线照射后,吸收辐射光的部分能量,并发射出改变了原有波长的光线。当停止照射后,化合物发射的光线在10秒内即停止者称为荧光。荧光素钠是很多荧光物质中最富有荧光特性的化合物。

一、荧光素钠:为橙红色结晶状粉末,溶于水,水溶液为黄红色,能发出黄绿色荧光,吸收波长范围为485~520nm光线,发射光的波长范围为520~530nm,其分子式为C20H10O5Na2,分子量:376. 27。

二、体内过程:荧光素钠注射入静脉后,60%~80%与血浆蛋白结合,约20%游离在血中,可以被蓝光激发出荧光。荧光素钠进人体内后不参加体内代谢分解,也不与组织牢固结合,在24小时内大部分通过肾脏,小部分经胆道排出体外。注射后2~4小时皮肤发黄,尿液也呈黄色,可持续24~48小时,此时进行尿液化学试剂反应如Bendic尿糖检测,可呈假阳性。大部分人对荧光素钠有很好的耐受性,有心、肝、肾疾病患者要慎用,严重者应禁用。荧光的强度与酸碱性有关,当pH 值8. 0,荧光最强。注射浓度一般为10%~20%,或按每公斤体重15~20mg。如不能静脉注射也可口服给药。由于经胃肠道的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口服5分钟后才能到达眼内,无法达到峰浓度,因此无法做早期拍照,对视网膜循环性疾病的价值不大,对于不能进行静脉注射的儿童可以应用。经口服荧光素的眼底荧光可持续1小时以上。

三、副作用:注射荧光素钠后发生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的几率较少,Stein报告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为0. 6%,一般发生在注射荧光素钠后的一分钟内。副作用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反应。

1)轻度反应:为暂时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打喷嚏、皮肤瘙痒,一般不需治疗,可迅速消退,无后遗症。其国外报道的发生率为6%~18%,国内报道一过性恶心的最高发生率为68%。北京医院近万例造影中有一过性恶心患者约占35%,发生呕吐的不到10%,其发生与造影致高渗药物迅速注射入静脉及患者紧张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及暗示有关,以年轻患者居多。

2)中度反应:也为暂时性反应。有荨麻疹、晕厥、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等。中度反应需要经治疗才能恢复,但不留后遗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0. 063%,国内李凤鸣报道的过敏性反应为21%,全部为荨麻疹。

3)重度反应:包括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及循环性休克、心肌梗死以至心搏骤停。一项国际性的调查研究显示,在596 687例荧光造影中发生严重副作用的有55例,死亡12例。北京医院上万例的检查中只有3例发生了过敏性休克。

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用原液进行皮肤划痕过敏试验,或用稀释液进行静脉注射观察有无不适反应。对于患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应慎重,有过敏性体质或患有支气管哮喘者应禁忌。

仪器设备

一、眼底照相机:用胶片记录的眼底照相机应具备以下装置:①自动计时;②自动快速转片;③高强度闪光系统;④多范围、角度拍摄装备。新一代眼底照相机具有新光学系统和21档闪光强度控制,并有左右眼和视场角的自动识别功能方便眼底图像的定位。

二、组合滤光装置:具备允许波长460~490nm的蓝光通过的激发光滤光片和只允许520~530nm的蓝绿色荧光通过的屏蔽滤光片的组合滤光装置。

三、胶片:采用高速感光全色胶片。

四、数字化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机接高分辨率的摄像机进行实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拍摄,并储存于计算机硬盘或光盘系统。数字化荧光血管造影的优势在不必等胶片冲洗后再读片,造影后马上可以对图像进行分析、诊断,还可以用图像处理系统对造影图像进行处理。数字化荧光血管造影的使用大大改善了以胶片记录的荧光造影时所受胶片量的限制,可以进行更多图像拍摄。有的眼底照相机搭载了左右眼以及视场角自动检测功能,即使不显示视盘部分,在周边拍摄时也能方便定位。由于数字化照相的光强度大大弱于普通眼底照相机的高强度闪光的要求,仅用普通照相机1/5的光强度即可得到满意的图像效果,因此减少了患者因闪光强度高引起的不适感,能够更好配合照出质量好的图像。造影后进行图像的筛检,将满意的图像储存在硬盘或光盘中,以备诊断和资料存储用。目前还有用激光作为照射光源的激光眼底血管造影,其最大的优点为具备荧光素钠视网膜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同步检查的优势。另外,由于没有强光源影响瞳孔,因此在不能进行散瞳或散瞳不满意的小瞳孔下也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眼底图像。

造影步骤

  1.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和哮喘病史,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肝肾疾病等。造影前先了解患者的临床诊断、屈光间质情况、主要检查的眼别、有无散瞳的禁忌证等情况后再进行散瞳。检查前向患者解释造影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期得到患者的充分理解和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荧光素钠原液进行皮肤划痕过敏试验或用0. 1ml荧光素钠加5ml注射用水稀释进行静脉注射做过敏试验。
  3. 将写有患者姓名、编号或日期的卡片放置在机身卡片孔内。如进行数字化造影则先将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登录。调整坐位和头部位置,使患者坐得舒适,垫高肘部准备静脉注射。
  4. 检查者调整目镜,助手进行静脉注射前准备工作。先拍摄彩色眼底像、无赤光眼底像及加滤光片的对比照片,以排除假荧光。10%~20%荧光素钠3ml在4~8秒内注入静脉,计时开始,注射完毕时拍一张以记录准确注射时间。在造影的前30秒每1~2秒拍摄一张,后每隔5秒拍摄一张至1分钟,然后在3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各拍数张。在拍摄主照眼的间隔期,穿插拍摄对侧眼。
  5. 标准荧光造影应该包括7~9个视野范围。即:视盘黄斑部、颞上象限、上方、鼻上象限、鼻侧、鼻下象限、下方、颞下象限、颞侧。在用胶片照相过程中注意按顺序拍片,穿插转换眼别照相时,需照含视盘的后极部位,以便在阅片中进行定位。如果用数字化眼底照相机时,因照相机软件带有眼别自动识别功能,则不必苛求眼别和照片的数量。
  6. 造影后的胶卷应用高反差显影剂冲洗,定影后用清水充分漂洗后悬挂使自然干燥,压平剪裁后放置胶片袋内以备阅片。如为数字化荧光血管造影,拍照完成后筛选不清晰的图像后保存在硬盘或光盘内以备阅读。
  7. 阅片时提倡阅读负片,因为正片在洗印过程中一些细节和淡淡的荧光可能不清晰或消失。阅片时将彩色眼底片与造影负片一起放置于读片灯箱上,也可放在投影式阅片机上进行阅读。数字化照相的图像直接在显示屏阅读,必要时进行图像的对比度调节,也可以用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进行病变区的测量和图像的组合等对眼底病变有整体的观察和判断。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