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的测定已成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检测周围神经功能既简便又可靠的方法。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对于运动神经,是测定在电刺激神经时所获得的肌肉动作电位,而对于感觉神经,是测定电刺激神经末梢或神经干时所获得的神经诱发电位。

运动传导速度

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

测定方法

在神经通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给予神经超强电刺激,从该神经支配的某块肌肉上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按下列公式计算出传导速度。

传导速度(m/s)=距离(mm)/时间(ms)

也就是用两刺激点间的距离(mm)除以两点潜伏期之差(ms),便得出两点间最快运动纤维的传导速度(m/s)(图25-3)。

注意事项

一、刺激一般采用方波电脉冲,持续时间0. 1 或0. 2毫秒,刺激强度为超强刺激,即在引起肌肉最大动作电位刺激量的基础上,再增加20%~30%的量。

二、刺激和记录电极都可使用皮肤电极或针电极。刺激时,阴极应接近神经,若用双极电极,相对阳极而言,阴极应置于靠近记录电极的远端。记录电极应置于肌腹上,其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地线置于刺激和记录电极之间。

三、潜伏期是计算从刺激伪差起始点到肌肉动作电位偏离基线起始点之间的时间。从远端刺激点到肌肉这一段的潜伏期称为远端潜伏期,它不单纯是运动神经上的传导时间,因此,计算运动传导速度,需要两个刺激点。

 上图,正常人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测定图:在肘部和腕部分别刺激尺神经,从小指外展肌上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量出的两刺激点阴极间的距离,再除以两点之间潜伏期之差,便得出从肘部到腕部的运动传导速度(引自Lenman,1977)

上图,正常人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测定图:在肘部和腕部分别刺激尺神经,从小指外展肌上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量出的两刺激点阴极间的距离,再除以两点之间潜伏期之差,便得出从肘部到腕部的运动传导速度(引自Lenman,1977)

四、波幅的测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峰峰值,另一是由基线到负峰值。当使用表面电极时,动作电位的波幅可以反映因受刺激所兴奋的肌纤维数量。

五、因为选择肌肉动作电位的起始点来确定潜伏期,所以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是最快运动纤维的传导速度。

感觉传导速度

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

测定方法

主要有两种。

  1. 顺向法:刺激感觉神经的末梢或远端,在神经干的近端记录,其神经冲动按正常方向传导。
  2. 逆向法:刺激神经干,在手指或足趾远端记录,此时感觉神经冲动呈逆向性传导。

以上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感觉传导速度(m/s)=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mm)/潜伏期(ms)

正常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图:用指环电极刺激示指正中神经的末梢,分别从肘部和腕部记录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注意腕部和肘部记录到的图形略有差异(引自Lenman,1977)

上图,正常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图:用指环电极刺激示指正中神经的末梢,分别从肘部和腕部记录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注意腕部和肘部记录到的图形略有差异(引自Lenman,1977)

注意事项

  1. 不同于运动潜伏期,感觉潜伏期只包括感觉纤维上的传导时间,因此,只需一个刺激点和一个记录点就可计算出感觉传导速度。
  2. 顺向法中使用的是超强刺激,而逆向法中的刺激是次强刺激。
  3. 顺向法潜伏期的计算是从刺激伪差起始点到动作电位第一个正相波顶点之间的时间,波幅一般是以峰峰值计算。逆向法的潜伏期是从刺激伪差起始点到动作电位第一个负相波偏离基线之间的时间。

F波传导速度(FwCV)

刺激外周神经时,在肌肉动作电位M波之后还有一个小的肌肉动作电位,被称为F波,它被认为是运动神经的逆行冲动到达脊髓,引起前角运动神经元回返发放的电位。测定F波传导速度可以评价近端神经的运动传导功能。

FwCV(m/s)=刺激点至棘突的距离(mm)/F波传导时间(ms)

F波传导时间(ms)=(F潜伏期-M潜伏期-1)/2(1ms作为中枢迟延)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