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并行灶基本周期稍长于两个窦性周期且呈二联律出现时,每个异位搏动愈来愈接近后面的窦性搏动,直至落到后一个窦性搏动的不应期内而消失,表现为偶联间期递增型的并行心律,酷似折返型早搏伴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但前者属起源异常,与其前配对的心搏无关,两个异位搏动之间的距离相等或呈倍数关系,仍保持并行心律特征,或者相邻两个异位搏动的长R'R'间期虽然与等长的短R'R'间期无倍数关系,但与异位搏动的逆偶联间期的长短有关,可找出传人并行灶的期限。反之,当并行灶基本周期稍短于两个窦性周期且呈二联律出现时,则表现为偶联间期递减型的并行心律。

5.jpg

V1导联连续记录,定准电压0.5mV。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及室性融合波,呈短阵性二联律、偶联间期递减型的间歇性室性并行心律(当逆偶联间期≥1.12s时,窦性激动便能侵入并行灶,如R3、R8搏动,阻滞圈是由3相阻滞保护),可能与右柬支阻滞有关的室性并行心律。

偶联间期固定型的并行心律很容易误诊为折返型早搏,在下列情况下,并行节律点的偶联间期可以固定:

  • 并行节律点与主导节律偶合同步成为简单的倍数关系:此时偶联间期可以恒定,但采取措施改变主导节律频率,这种巧合现象即消失。
  • 超常期应激:并行灶发放激动较弱,都是阈下刺激,只有落在主导节律隐匿性传人保护阻滞区所产生的超常期,才能引起兴奋,此时表现为间歇J陛偶联间期固定型的早搏。
  • 逆偶联间期固定:并行灶有单向性保护性传人阻滞,其激动可侵入并重整主导节律的周期,于是主导节律便“主动”地与并行节律点保持着配对;若主导节律规则,则并行节律点就与主导节律保持固定的偶联间期。

上、下两行MV1导联非连续记录,上行显示并行性高位室性早搏三联律,有时伴逆传心房(R2'),下行显示偶联间期固定型并行性高位室性早搏三联律(心电图)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xlsc/bxxl/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