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的房性逸搏及其心律

  • 基本概念: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轻度增高时(频率61~100次/min),出现1~2个搏动,称为加速的房性逸搏;若连续出现≥3个搏动,则称为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
  • 发生机制:心房内异位起搏点频率超过窦性或其他异位起搏点的频率。
  • 心电图特征:

    • 略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一致,多发生在舒张中、晚期。
    • 偶联间期0.60~1.0s,可相等或不一致,其长短代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的高低。
    • 多呈完全性代偿间歇。因发生在舒张中、晚期的加速的房性逸搏逆传时与窦性搏动在窦房交接区发生干扰,未能重整窦性节律。
    • 若单个、成对出现,则两异位搏动之间无倍数关系。
    • 若异位搏动连续出现,频率61~100次/min,可有起步现象。若心电图上始终未见窦性P波,仅出现单一的房性P'波,则称为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若窦性P波与房性P'波频率接近,两者竞争性地控制心房,则称为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此时可见房性融合波。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性融合波(心电图)
  • 临床意义:加速的房性逸搏及其心律的出现,若不伴有窦性心律竞争,则说明窦房结自律性降低,部分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病窦综合征等;部分则无器质性心脏病。若伴有窦房结一心房节律竞争,则见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及心脏手术等。

自律性房性早搏及其心动过速

  • 基本概念: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中度增高时(频率>100次/min),出现1~2个搏动,称为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若连续出现≥3个搏动,则称为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若持续时间较长,则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
  • 心电图特征

    • 房性早搏P'波形态一致,偶联间期不等且较短(<0.60s),多发生在收缩晚期、舒张早期,易出现阻滞型、干扰性P'R间期延长及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两异位搏动之间无倍数关系。
    •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多呈短阵性反复发作,频率易变,101~250次/min,可有起步现象。刺激迷走神经、早搏、调搏均不能使心动过速终止。自律性增高型房性心动过速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
  • 临床意义: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肌缺血、炎症等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过量及低钾血症等患者。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 基本概念:心房内异位起搏点≥3个,其自律性中度增高(频率≥100次/min),连续出现≥3个搏动,称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 心电图特征:

    •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3种(不含房性融合波)。
    • P'P'间期长短不一,有等电位线,频率100~250次/min。
    • P'R间期长短不一。
    • 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常合并不同程度房窒传导阻滞。
  • 临床意义

常见于肺心病、冠心病、洋地黄中毒等,为心房颤动的前奏。

自律性增高型心房扑动

心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重度增高时,频率多>250次/min,其FF间期长短不一,若连续出现≥3个搏动,则称为自律性增高型心房扑动。

自律性增高型心房扑动伴正常心室率,房室呈2:1~5:1传导(心电图)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xlsc/zlzg/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