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又称压力溃疡(pressure ulcers,bedsore),由于患者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坏死。

病因::长期卧床且体位固定不变,致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常见于昏迷、瘫痪等病人;使用石膏、夹板或绷带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症状表现

褥疮好发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如骶尾骨、坐骨结节、股骨粗隆、足外踝及足跟等,这些部位无肌肉覆盖或肌肉菲薄。受压后局部皮肤苍白、灰白或青红色,轻度水肿,境界清楚,自觉有麻木或触痛感,去除压力后可慢慢好转。如病情迅速发展,表皮呈紫黑色,可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图3-9-28)。如不及时处理,溃疡浅者达皮下组织,深者可达肌肉、骨或关节,表面有坏疽形成,继发感染后可引起败血症。1986年Mustoe等曾报道4例瘫痪患者出现褥疮,在短时间内局部发生鳞状细胞癌,肿瘤急速扩大并发生转移。

骶骨受压处发生大溃疡,边缘整齐隆起,溃疡面肉芽组织呈淡红色,附白色坏死组织及脓液

美国风湿和人类服务部(HHS)在褥疮的临床实践指南中采用四阶段分类系统对褥疮进行了分期。Ⅰ期:皮损表现为持续性的红斑;Ⅱ期:浅表性溃疡,表皮和(或)真皮受累;Ⅲ期:溃疡深及皮下脂肪;Ⅳ期:溃疡深及肌肉、骨、肌腱或关节腔。

治疗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护理得当,完全可以避免。对长期卧床、体质衰弱、昏迷的患者,重视基础护理,仔细观察,尽早发现症状,及时处理;避免受压,定时翻身,每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干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经常按摩受压部位。

一旦发生褥疮后应避免患处再次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创面处理,预防感染。受压部位使用气垫、气圈、气垫褥或泡沫橡皮、枕头,缓解对褥疮溃疡的压迫,但不能使用可引起或加重溃疡的圈状垫。可自行活动的患者,坐位时每15分钟活动1次,每1小时变换体位1次;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坐位时每1小时变换体位1次,卧位时每2小时变换体位1次。

褥疮初期时,局部可用热敷或50%乙醇涂擦。也可用2%碘酊轻轻涂一层,无需脱碘,每日1~2次,如局部皮肤已经红肿甚至出现水疱时,可缩短间隔时间,每2~4小时一次,并在碘酊挥发后再涂以甘油或石蜡油,防止皮肤干燥,减少鳞屑脱落。

溃疡的护理是关键。小溃疡外用0.5%的硝酸银溶液湿敷,大溃疡则需外科手术治疗。行清创术时,可用削除、机械、酶学和(或)自溶等方法。有些病例需要手术治疗。稳定性足跟溃疡例外,如果仅有干燥、焦痂存在则无需清创。创伤应在初次处理时和每次换敷料时用无创伤性方法予以清理干净。与过氧化氢和聚维酮碘相比,生理盐水更适宜。选择敷料时,应确保溃疡组织潮湿而周围皮肤干燥。

封包性敷料如薄膜和水胶体常被应用。必要时可用整形方法行手术清创。辅助性治疗如超声波、激光、紫外线、高压氧、生长因子、移植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等的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对于难治性的Ⅲ、Ⅳ期溃疡,电刺激疗法可能有效。

如继发感染,可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时溃疡处还可出现厌氧菌感染,可局部使用甲硝唑,36小时内即可消除臭味。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