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各国学者相继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了深入且卓有成效的研究。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类型,而营养性贫血的发生与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常导致慢性胃肠疾病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而致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可成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为治缺铁性贫血提供了一条探索性新途径,但疗效反应较配伍使用铁剂缓慢。总之,对于缺铁性贫血特别是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考虑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可能,对诊断和病因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