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红斑(Erythroplakia)

黏膜红斑是指黏膜白斑已脱落(或还未形成)厚角质层的情况,而角质层使黏膜白斑变白。黏膜红斑位于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当在口底、软腭、颊黏膜或舌下发现无明显原因的局灶性红斑时,应该怀疑癌前病变。组织学上可有细胞异型性、多形性、染色加深和核分裂象增多。90%的损害为原位癌或浸润癌。

增殖性疣状黏膜白斑(Proliferative Verrucous Leukoplakia)

本病是一种慢性进行疾病,它开始是一种多灶性口腔黏膜增生,逐渐变厚和增大直至鳞状细胞癌产生。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之比是4:1。起初为扁平的斑片,通常为白色,损害变成疣状外生性肿块。斑片可累及唇和颜部。Silverman等报道了54例病例,发现70%的患者发展成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于舌和牙龈)。21例患者死于增殖性疣状黏膜白斑相关的癌症。本病与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有关,但是否为原发病因尚待证实。由于损害的多发性特点,治疗困难,大多数患者仅能短暂缓解,然后又复发。早期破坏性疗法最有效。激光治疗和光动力学疗法应作为首选考虑。

获得性角化不良性黏膜白斑(Acquired Dyskeratotic Leukoplakia)

James和Lupton报道了1例患者有获得性角化不良性黏膜白斑的患者,该病在腭、牙龈和唇部出现一种独特的白色斑块。患者的生殖器有相同的损害。组织病理学上,所有部位的棘细胞层都发现有独特的角化不良细胞团块。

破坏性激光治疗有效,但可复发。使用阿维A酯(etretinate)可以改善病情。

黑素细胞性口腔损害(Melanocytic Oral Lesions)

各种黑素细胞损害可见于黏膜组织。在黑素细胞痣的细胞类型中,黏膜内型最常见,复合型痣其次,交界性痣很少发生。总的来说,口腔黏膜痣非常罕见。雀斑、着色斑、蓝痣和唇黑素斑者是局部过度色素沉着的表现。雀斑在日晒下变黑,通常局限于下唇。蓝痣在黏膜下有树突状细胞。活检显示着色斑有网嵴的棘层增厚。唇黑素斑是界限清楚、扁平的单个色素性损害,主要发生于青年女性,日照后不发生改变。活检仅显示棘层增厚和基底存在黑素颗粒。

口腔黑棘皮瘤是一种同时发生于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的增生性疾病,它最常见于年轻黑人(平均23岁)的颊黏膜。本病似乎是一种反应过程,常见于创伤之后,40%的患者可自行消退。黑素瘤也可发生,但很少见,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它比通常的良性的色素性损害要大,其开始不规则,易发生溃疡和出血。红斑周围晕和卫星状着色点可能存在。

腭部是明显的好发部位(较少情况下见于牙龈)。总的来说,预后差(5年存活率低于5%),因为损害在发现时通常已侵入较深。口腔痣少见,当临床诊断未明时,单个的口腔色素性损害应做活检。

口腔黑变病(Oral Melanosis)

口腔的色素沉着最常发生于黑人。在其他人种中,肤色越深,黏膜色素沉着可能越多。

口腔黑变病可与Albright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Addison并发,或者极少数情况下为一种与其他疾病无关的特发性过程。

James等报道过1例炎性、获得性口腔黑变病的患者,病变最初发生于30岁时,有大量的明显着色斑,类似于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表现。然而,这种损害迅速发展成一种弥漫性口腔色素沉着。这似乎是由不明炎症所引起,而且经过几年的观察后部分病变缓慢消退。

口腔过度色素沉着的鉴别诊断应包括其他相关疾病。由植入牙床的银牙或汞合金文身可发生局灶性蓝褐色斑。焦油和重属中毒也可能引起此类损害。铋剂(注射用)和铅剂(食入或吸入)可引起牙龈边缘产生一道色素沉着线。据报道,1例用顺销(cis-platinum)治疗成骨性肉瘤的患者发生了牙龈铂线。

舌部骨迷芽瘤(Osseous Choristoma of the Tongue)

舌部骨迷芽瘤是发生在舌背面的结节,该结节含有无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活性的成熟的板层状骨。单纯切除后不再复发。

外周成釉细胞瘤(Peripheral Ameloblastoma)

Urmacher等报道了1例罕见的牙龈侵袭性瘤。该病最常出现于下颌。Gardner研究了21例,包括5例原报道的基底细胞癌病例。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老年人。最常见的部位是下唇、舌、软腭和口底。唇鳞状细胞癌常由光化性损害引起。口内损害多因黏膜白斑或该部位常受刺激而引起。如同在皮肤上一样,疣状癌也可以发生于口腔黏膜。吸烟、咀嚼槟榔、反向吸烟和饮酒都是引起口内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它们还可能并发着色性干皮病、先天性角化不良、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糜烂性扁平苔藓和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该病生存率仅为30%,因为鳞状细胞癌常发现较晚,发现时常已转移至颈部淋巴结。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