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Melioidosis)是一种由类鼻疽杆菌,或称类马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所致的特殊感染。主要发生于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偶可传染给人,引起肺部和其他脏器的感染,皮肤感染常表现为脓肿。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为东南亚的地方病,但在非洲、加勒比、南美和中东等种植水稻的地区也有病例报道。多发生于多雨季节。类鼻疽杆菌是一种腐生寄生菌,是一种小的、多形的、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可以在流行区的土壤、蔬菜和水中分离出来。人类主要通过吸入或有破伤的皮肤被感染。

症状表现

该病的潜伏期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数年。病程可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急性病人有高热、肺炎、胃肠炎等表现,常于数日内死亡。大多数病例呈亚急性经过,病程1至数周。若原发损害在皮肤,则局部形成脓肿,迅速发生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败血症,在皮下肌肉、肝、脾、肺发生多发性脓肿。如为吸入所致的感染,则最初以肺部症状为主,多数有发热及弥漫性化脓性损害,内脏可有很多粟粒性脓肿,临床症状多变。慢性病人以肺部症状及内脏转移性小脓肿多见,常伴有发热、衰竭等全身症状,可有严重荨麻疹。在泰国,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儿童局限型类鼻疽的常见表现。Koponen等强调此病可在较长潜伏期后复发,他们曾见过1名越南老兵在感染18年后出现骨类鼻疽。

诊断及鉴别

在流行地区,根据接触病畜史、临床症状及细菌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以耐热多糖抗原或类鼻疽菌素作间接血凝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特别是抗体效价成倍上升,可证实诊断。在急性期1周后常出现阳性,2~5周后约90%的患者均出现阳性反应。本病急性型需与伤寒、葡萄球菌性肺炎、真菌感染或败血症鉴别。慢性型需与肺结核、努卡菌病、真菌感染或肺脓肿鉴别。

治疗

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大多数感染病例对四环素反应良好,剂量为2~3g/d,疗程1~3个月,直至皮损消退。磺胺(复方磺胺甲唑)和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啶)也有效,可与四环素联合使用。大多数菌株对新型抗生素敏感(如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巴坦、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建议做药敏试验,在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前可取经验用药。经充分抗生素治疗后,脓肿应外科切开引流。对骨髓炎和多发性脓肿的患者抗生素治疗需持续更长时间。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