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首页
  2. 血液病学
  3. 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
  4.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曾有下列各种推测和学说:

一、感染学说

本症的急性病例如L- S病常伴有中耳炎、败血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少数病例对抗生素治疗有效等,似支持此症与感染有关,但具体的感染因子始终未得到证实。目前仍有人研究本症与某些病毒感染的关系。

二、肿瘤学说

本症各类型的预后差别很大,是否本症的局限型属于良性而急性型特别是全身弥散型属恶性?有人正试图应用细胞增殖动力学、DNA倍体分析或克隆的方法来解决上述疑问。1991年后国际组织细胞协会曾在1年中登记了27例LCH患者先后伴有恶性疾病,其中4例伴有恶性淋巴瘤,10例伴有其他恶性实体瘤,其余13例均先后发生急性白血病。其中伴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Surico等报道了有4例1~4岁患有全身LCH并伴有器官功能损害的患儿同时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ischer等最近报道1例LCH同时合并神经母细胞瘤。但LCH与肿瘤关系的确切性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免疫生物学因素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少人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做了很多新的探索。鉴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朗格汉斯细胞系由骨髓单核细胞分化而来,过去曾努力寻找LCH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证据。1981 年Osband发现LCH患者存在T抑制淋巴细胞(T8,CD8)缺乏、外周血中T辅助淋巴细胞(T4,CD4)和T8比率增高。进而采用胸腺素提取物治疗本症取得疗效,但并未得到后人的重复验证。北京儿童医院对各型LCH患者做了143例次的T细胞亚群检查,并做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0. 5~9年的连续观察,发现治疗前T4及T4/T8比率减低较明显,治疗后两值均有所提高,但治疗前后对比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别。提示免疫学紊乱不仅限于T4 与T8数量的变化。

免疫过程对很多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LC存在于表皮内,与Thy-1+细胞和角质细胞共同承担屏障和参与免疫反应的作用。这些细胞能产生某些蛋白作为免疫调节因子,通过在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因子对LC具有很强的效应性,这些免疫介质可能与LCH的LC增殖有密切关系。尽管尚未找到LCH中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特殊途径,但下述结果提示了LCH的可能病因。如LCH骨病变中的细胞可自发产生白细胞介素1(IL- 1)和前列腺素E2(PEG2)。有人认为在骨病变部位的LC,通过局部分泌IL- 1或直接引起骨的吸收,或通过邻近细胞产生PEG而起作用。这可能是患者多脏器遭受溶解性损害的原因。

Steiner等通过对7例LCH皮肤的免疫组化研究发现,LCH的LC存在白细胞介素2(IL- 2)受体,而在正常皮肤中的LC则无此受体。证明LCH的LC已被活化,从而有可能加速其增殖的过程。此外,Koch等证明,由角质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IL- 1和粒-单核细胞系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可能共同构成表皮内LC活化的信号。GM- CSF与TNF-α的协同作用对CD34+造血前提细胞向LC的转化具有关键性作用。最近发现,LCH患者病变组织内某些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加,提示这些因子对诱发LC表型的变化起重要作用。LC表型的变化促进了LCH的发生发展,由此可看出本症与免疫生物学的密切关系。此外,Arico等最近报道在4个家族中相继有两代人发病,提示LCH可能有遗传素质倾向。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