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可病毒疹(ECHO Virus Eruption)

  1. 首页
  2. 皮肤病学
  3. 皮肤病治疗大全
  4.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5. 小核糖核酸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埃可病毒(ECHO vims)系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病毒的缩写,是RNA病毒,可分为34个血清型,体积极小,其直径约20-30nm,通常暂时性寄生于人类的小肠中,过去认为埃可病毒对人类无致病性,现已发现大多数埃可病毒组34个血清型,感染后可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一样,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症状,同时可伴发热、皮疹,每年以一种血清型为主,以儿童多发,通过粪便及口腔分泌物而传播。约1/3~1/2埃可病毒感染的病人在疾病早期,可出现散在性粉红色斑疹,似风疹样发疹,初出现于面颈部,后延及躯干及四肢,亦偶波及掌跖,无痒感,皮疹多在4~5天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亦有患儿在口颊黏膜出现似Koplik斑、斑丘疹、水疱和紫癜性皮损。在患者咽、粪便、血液或脑脊液中可分离出病毒。在病后4天及2~3周取血清检查,可发现特殊性中和抗体。

皮疹类型与病毒血清型的关系不确定,但相关的报道如下:

  1. 埃可病毒2:在发热时,初在腹部、腰部,然后蔓延到躯干、颈部,出现红色、铜红色的丘疹,似风疹样发疹,可有咽炎、鼻炎及颈淋巴结肿大。
  2. 埃可病毒4:在发热时或当双相热的第2个高峰时,在颊部、躯干及掌跖等部位发生橙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或淤斑,部分病人可出现风疹样发疹,亦有少数病人可出现水疱,常有脑膜炎和肠道症状。
  3. 埃可病毒5:在发病2~3天出现淡红色丘疹,在臀部及四肢的皮疹较密集,在面部及躯干则稀疏散在,有时并发肠炎。
  4. 埃可病毒7:在发热时于躯干部出现斑丘疹及淤斑,常伴无菌性脑膜炎。
  5. 埃可病毒9:常呈大流行,起病急剧,可有头痛、咽痛、腹痛、恶心,但一般无腹泻,发病1~2天后,在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伸侧及掌跖等顺序出现淡红色斑丘疹、风疹样或麻疹样发疹,有时可有淤点或瘀斑,在臼齿对面的颊黏膜亦可发生白色或淡灰色小点,在舌部也可发生水疱或小溃疡。发疹时体温上升,皮疹可反复成批出现,淋巴结肿大,常并发脑膜炎。有时出现暂时性轻度的肌肉无力。
  6. 埃可病毒11:常无发热,全身可发生斑丘疹、水疱或多形性红斑,常并发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呼吸道症状,有时可导致腹泻流行。
  7. 埃可病毒16:是波士顿疹病(Boston exanthemdisease)的病因,1957年夏季在波士顿流行,故名(详见后述)。
  8. 埃可病毒18:全身发生斑丘疹,常在新生儿室引起腹泻流行。
  9. 埃可病毒19:在发病2~3天,于面、颈及躯干上部出现斑丘疹,有时融合成片,约经5天后消退。
  10. 埃可病毒25:在发热或热退时,面部、四肢及全身发生斑丘疹或水疱,可有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或呼吸道症状。
  11. 埃可病毒11、19:引起紫癜性皮疹。
  12. 埃可病毒6、11、25:引起斑丘疹性皮疹。
  13. 埃可病毒23、32: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状损害。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