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es)

  1. 首页
  2. 皮肤病学
  3. 皮肤病治疗大全
  4.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5. 小核糖核酸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es)是核糖核酸(RNA)病毒中最小的一类病毒,直径15~30nm,呈立体对称二十面体,能抵抗类脂溶媒。根据它们在人体内主要寄生部位及耐酸特性,又分为三组,即鼻病毒组(rhinoviruses)、肠道病毒组(enteroviruses)和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肠道病毒能耐酸,在pH 3.0时仍能在细胞中生长,而鼻病毒在pH 3.0中完全或几乎完全灭活。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无发疹。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1~3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及埃可病毒(echoviruses),有70多个抗原型,这些病毒在世界各地散发或流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柯萨奇病毒根据其特殊抗原型目前确定A组有1~24型,B组有1~6型,感染1周后,在血液内即出现这些特殊型抗体,在3周内其抗体滴度达最高峰,中和抗体可存在于感染后数年,而补体结合抗体在感染3个月后就减少。

柯萨奇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季,由肠道、口及可能经呼吸道人到人传播,感染后可发生很多非特异性皮疹及黏膜疹,可为弥漫性斑疹、麻疹样红斑、水疱及紫癜等,有人发现Gianotti-Crosti综合征及皮肌炎的病人伴发柯萨奇A16及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主要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多无发疹。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累及范围很广,感染后常仅有轻微症状或呈亚临床感染,出现的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心肌及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等各种脏器组织。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