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1. 首页
  2. 皮肤病学
  3. 皮肤病治疗大全
  4.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5. 小核糖核酸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疱疹性咽峡炎系好发于儿童的特殊发热性疾病,其特点为在咽部出现细小的丘疹性水疱及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症系由柯萨奇及埃可病毒所引起,最常见的为A组柯萨奇病毒,包括2、3、4、5、6、8、10型及柯萨奇病毒B组3型,其他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B组病毒以及9、16、17型埃可病毒也偶有发现。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于1~7岁的儿童,偶可见于成人,多在夏季及早秋发病,经2~14天潜伏期后突然发病,表现发热(38.5~40℃)、头痛、咽痛、吞咽困难、厌食,有时颈部强直,持续4~5天后在口腔前腭、软腭、扁桃体、咽、颊等部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1~2mm大小的丘疹或水疱,四周绕有明显的红晕,此种损害常呈一小簇,以后互相融合,多数边缘充血,水疱扩大破裂,可成2~4mm大小淡灰黄色浅表性溃疡,但有些损害可以不形成溃疡。经5~7天痊愈。由柯萨奇A组9、21型引起者,可并发肺炎,出现高热、发绀、呼吸深快、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以婴幼儿死亡率最高。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取咽部疱液或大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裸鼠可得致病病毒,PCR检测可发现相关病毒DNA;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发热起病,口腔有丘疹水疱性损害及培养出柯萨奇或埃可病毒等,即可诊断。它与一些口腔有水疱的病毒性疾病鉴别见表3-1-4。

表3-1-4 各种病毒性疾病所致的口腔、黏膜水疱性损害鉴别表

各种病毒性疾病所致的口腔、黏膜水疱性损害鉴别表

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别嘌醇(allopurinol)漱口液漱口有助改善症状。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