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前翅为一鞘翅,口器为咀嚼型,种类繁多,也是农作物的害虫,隐翅虫是其中的一种,由于虫体内含有刺激性很强的毒液,沾污皮肤可引起皮肤红肿发疱,故有人称之“发疱甲虫”。

病因及发病机制

甲虫种类繁多,如地胆科的芜青又名“黑娘子”,体内含有发疱的毒素(芜青素)。斑蝥又名“花壳虫”,是发疱甲虫常见的一种毒虫,有大斑蝥和黑色的小斑蝥,体内均含有斑蝥素,是一种很强的发疱剂。此外,鲣节虫科、伪步行虫科所属的一部分甲虫也含有刺激性很强的发疱毒素。

这些甲虫常栖息于稻田、水沟的杂草丛中,以植物的液汁为食,是农作物的害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有一定的趋光性,夜晚常飞进房内落在人身上,若虫体受到损害,体内的毒素沾染皮肤可引起皮炎的发生。

症状特征

根据甲虫种类的不同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有的甲虫在皮肤上爬行时即可叮咬皮肤,释放出体内的毒素,使皮肤红肿发疱。有的甲虫在皮肤上爬行时并不叮咬也不释放出体内的毒素,只有当虫体受到损害时,体内的毒液沾染皮肤引起皮肤红肿灼痛,其严重程度根据甲虫的种类、毒素构成的成分和机体的反应状态而有所区别,严重者除有局部皮肤损害外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斑蝥作药物外用时可引起局部皮肤红肿起疱,产生糜烂,是一种很强的刺激剂。内服时若剂量偏大可引起口腔、食管、胃黏膜的红肿灼痛、出血及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肝、肺、肾等损害,故应谨慎使用。

预防及治疗:同隐翅虫皮炎。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