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分界线即深肤色人种的色素减退斑纹(hypopigmented markings in dark-skined people),又名Futcher线或Voigts线,它是位于人体肤色较深与其相毗连的较浅色泽间的一种散在而鲜明的界线。有时清晰可见,有时模糊不清。后来在皮肤白皙的患者身上也观察到色素沉着线。色素分界线由日本人Matzumoto于1913年首先报道,各种族均可见到,但在深色肤人种更明显且多,特别在日本人和黑种人中观察到,它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1953年Kisch和Nasuhohlu指出,本病在黑种人中发生率极高,并在同胞及几代人中发生,故有认为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据调查的112名黑人中约40%有胸骨中部脱色素线,约16%有双侧胸部色素减退。男女两性皆可罹患,男性略多于女性。一般在儿童早期发生,妊娠期内亦可出现。大部分病例对其出现的这些色素减退性斑不注意。

临床症状

胸部色素减退斑:主要为小的色素减退斑点,直径约1cm,几个至10个,其边缘不清楚。表皮正常,毛发生长、出汗及感觉正常。损害大小、形状因人而异。常双侧而对称分布,有的不对称。

胸骨中部色素减退线和胸部色素减退斑纹:胸骨中部色素减退线位于胸骨中部,可纵向延伸到腹部,有的可累及胸骨上面并稍弯向一侧。胸部色素减退斑纹有各种形状,如“伴有不规则边缘和钝的末端的广泛和细长的扭曲的缎带样斑纹”“伴逐渐变细的末端的狭窄斑纹,有时呈叶状”和“长条纹状的色素减退”。斑纹常局限在乳晕周围,亦可位于锁骨中部下方、锁骨与乳头间中部。有时为长条形从乳头向中线辐射。尚有臂前分界线等其他色素分界线,除分布在上述的臂、胸骨和胸部外,腿和背部亦可有。

色素分界线反映了黑素分布的自然差异,现已分为八种类型。

  1. A型:上臂至肘的伸侧,近端延及胸部,远端可达第1掌骨底部的色素沉着线。
  2. B型:下肢屈侧沿中线分布的色素沉着带。
  3. C型:剑突至胸骨中线的色素减退线或带。
  4. D型:脊柱后中线分布的色素沉着线。
  5. E型:对称性倾斜的色素减退斑、带或细线,从锁骨中线至乳晕。
  6. F型:颧骨和颞部之间呈“V”型分布的色素沉着线。
  7. G型:颧骨和颞部之间呈“W”型分布的色素沉着线。
  8. H型:口角至下颌两侧线状色素沉着带。

具有上述各种色素分界线的患者健康状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不适。色素分界线出现后相对稳定,似乎不扩伸。有些病例在生长期和发育期,色素减退斑可逐渐消失。

组织病理:包括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没有特殊变化,无诊断价值。

诊断治疗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结合有关病史,不伴其他皮肤损害,一般易于诊断。有些色素减退不明显的病例容易漏诊,可借助滤过紫外线检查。本病感觉正常,可与麻风鉴别;无炎症现象,可与炎症后色素减退鉴别。结节性硬化症可有叶形白色斑,但其损害数目多,分布广泛,不呈双侧、对称分布。

治疗:不需治疗。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