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Cowpox)

  1. 首页
  2. 皮肤病学
  3. 皮肤病治疗大全
  4.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5. 痘病毒性皮肤病

牛痘是由牛痘病毒(cowpox virus)感染所致,由于痘苗病毒的广泛接种预防天花,牛痘病毒又是痘苗病毒的前体,本病是一种牛的传染病,亦可传染给人。

病因及发病机制

牛痘病毒是一种大分子双链DNA病毒,它在很多方面与痘苗病毒相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病毒的自然宿主是野生小型啮齿类动物,最有可能是仓鼠或林鼠,牛和人都是机会性接触感染,以往人类感染多发生于挤奶、屠宰场工人,现在由于家养宠物的增多,发生感染的病例大多呈散发性,以欧洲、俄罗斯、中亚地区相对较多见,夏、秋季节好发,且与接触野生或家养的猫有关,携带牛痘病毒的猫抓破人的皮肤后,可将病毒接种到局部皮肤而致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4天(一般5~7天),在被感染的部位,初起丘疹,很快转变成水疱,经过短暂的出血期后转变为脓疱,中有脐凹,周围绕有红晕及水肿,2周内溃疡,然后结硬质黑痂,一般经3~4周而愈。皮损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如手指、面部、前臂等处,且常为多发性。病人常有发热、肌痛、身体不适等症状,局部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偶尔可出现脑膜脑炎、结膜炎等。有报道泛发性牛痘发生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上类似疱疹性湿疹,偶见有死亡;也可发生在Darier病外观正常的肛周-生殖器皮肤上,病程自限。

组织病理

病理改变与种痘反应相似,表皮细胞内、细胞间水肿,棘细胞气球样变性,棘细胞分离形成棘层下部水疱;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周围密集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但表皮坏死较慢,常有基底层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较密集,有较多的出血,在表皮下部细胞可见胞质内包涵体,它比天花及种痘的Guarnieri包涵体要大。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有接触病猫和病牛的病史及接种处发生疱和脐凹性脓疱的临床表现,可以得出初步诊断,但一半病人无接触史。快速诊断可对鳞屑或痂皮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痘病毒有助诊断,但阴性病例需进行组织培养、分离到牛痘病毒,PCR检测可确定病毒类型。

临床上需与挤奶人结节相鉴别,后者皮损为光滑、棕红色、半球形的结节,无脐凹,多为单发。此外尚需与羊痘、原发性皮肤结核、异物肉芽肿、炭疽及孢子丝菌病等相鉴别。

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防治继发感染;对免疫抑制的患者可考虑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