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指征 禁忌证 术前准备 麻醉 体位
同“门腔静脉端侧分流术”。
手术步骤
切口同“门腔静脉端侧分流术”。
选用右腹直肌切口。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注意避免损伤与静脉伴行的粗大的淋巴管。在十二指肠下缘切开下腔静脉的鞘膜,在鞘内游离下腔静脉长约6cm(图11-2-45)。
图11-2-45 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
将肠系膜上静脉旁的动脉鞘与下腔静脉旁的结缔组织间断缝合数针,可使上述两静脉之前的系膜靠拢,如吻合时有张力,可再缝一层。以心耳钳钳夹下腔静脉前内侧壁,及肠系膜上静脉的后外侧壁,将两者靠拢并行侧侧吻合(图11-2-46)。
图11-2-46 将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靠拢行侧侧吻合
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完毕示意如图11-2-47。
图11-2-47
手术意外的处理 术后处理
同“门腔静脉端侧分流术”。
临床经验
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比“H”形肠腔分流术简单,使血流不须经过两个直角的径路,直接从高压的肠系膜上静脉注入低压的下腔静脉,吻合口的通畅率较高,术后亦无须抗凝治疗。采用三叶钳做血管吻合,使手术更简单、方便。应注意将吻合口的长径控制在8~12mm,能保证入肝的血流量,并可适当减压,故脑病发生率较低。由于吻合口的位置在脾静脉汇合处以远,来自胰腺的血液仍多能注入肝脏,对维持肝脏的功能有利。这种分流术避开了门静脉主干,属于“外周型”或“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其分流量较小,对肝脏门静脉供血影响较小,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及远期存活率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