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发病机制是机械性因素,如压迫、摩擦、牵拉等刺激和慢性轻微创伤,使局部皮肤角化过度、角质阻塞毛囊口,形成毛囊口角栓或小的角质囊肿。
皮损分布特征是,只发生于机械性因素直接作用的部位。常见局部刺激因素有下颏部使用吊带、衣领摩擦、矫形石膏托接触和压迫、接触桌和椅部位的压迫和摩擦等。
有学者曾报道23例小提琴手的左颊部至下颌部出现集簇性、角化性丘疹,并命名为提琴手颈(fiddler neck)。国外陆续报道发生于儿童的病例,其特点均表现为颏下集簇性、毛囊性丘疹,患儿大都有将手或膝部支撑颏部看电视或看书的习惯,报道命名为创伤性鹅皮样毛囊病(traumatic anserine folliculosis)。这些病例实际上应属于机械性痤疮的范畴,组织病理改变也符合痤疮的早期改变。
治疗主要是去除机械性刺激因素,局部外用维A酸类霜剂及尿素霜、尿囊素霜可有助于皮损在短期内消退。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