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接触沥青、煤焦油、页岩油及其高沸点馏分的矿物油等可引起表皮增生,形成角化性新生物,称为职业性疣赘(occupational neoplasm)。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在碳氢化合物同系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其毒性亦随之增加,低沸点的油类(碳原子少)多半引起皮肤浅层改变如皮炎等,沸点高的油类(碳原子多)则常引起皮肤深层改变如痤疮毛囊炎、疣赘和肿瘤等。

许多研究证明,煤焦油、页岩油及石油中存在的环烃化合物如3-4苯并芘、3-4-9-10二苯并芘、3-4-8-9二苯并芘等均是皮肤癌的致癌物。煤焦油的致癌性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煤的种类,提炼煤焦油的温度等。提炼温度越高,所得煤焦油的致癌性越大。

症状表现

皮损好发于手背、前臂及阴囊等部位。临床上习惯于将职业性疣赘分为四类,其中最常见者为扁平疣样损害,寻常疣样损害,较少见者有乳头瘤及上皮癌。扁平疣样损害为米粒大小到黄豆大大扁平隆起性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淡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或不规则性,境界清楚,皮损数目可由一个至十余个不等,一般无自觉症状。寻常疣样损害与一般寻常疣无区别,为黄豆大灰褐色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不平,触之较硬,一般无疼痛。这类皮损在减少或脱离接触致病物后,有的可自行消退。乳头瘤样损害则体积较大,且有增长的趋势,基底深,侵入皮下,质较硬,表面有乳头状突起,亦可有皲裂或感染,皮损中心形成不规则的溃疡,边缘有炎症现象,有压痛。这种损害被视为癌前期损害,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转变为上皮癌,此时瘤体迅速增大,表面出现坏死,溃疡变深变大。病理检查多为鳞状上皮癌。

上皮癌多在长期(15年以上)接触致癌性烃类化合物后发生,一般发于40岁以上的工人。

此外,职业性疣赘亦可发生于接触石棉的工人,石棉是具有纤维结构的矿物性物质,在工业上被用于制造隔热绝缘材料。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可因石棉纤维刺入皮肤而引起米粒或赤豆大小,高出皮面,质硬,表面粗糙不平,类似寻常疣样赘生物(石棉疣)。这类皮损好发于手指、手掌等部位,有压痛,病程长,不易自愈。在接触玻璃纤维的工人中,亦可因较粗的玻璃丝借助机械性作用刺伤皮肤,引起类似皮损。长期接触砷化物的工人,可在掌、跖部发生角化过度现象,以致形成疣状赘生物。赘生物类似寻常疣,有的可恶变成上皮癌。

诊断及鉴别:根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其特征性的皮肤损害,本病不难诊断。但应与非职业性因素引起的疣赘相鉴别。

预防及治疗

对长期接触煤焦油、页岩油和石油产品的工人,必须建立定期体格检查制度,如发现扁平疣样或寻常疣样损害,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但需作好详细记录,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如发现疣体增长迅速或有乳头瘤时,应及时切除并作病理切片检查,病人须调离原工作岗位,并继续观察数年。

上皮癌患者应当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或作放射治疗,并调离原工作岗位。

由石棉纤维或玻璃纤维刺入皮肤所致的寻常疣样损害,需用针将刺入的纤维挑出后,方能痊愈。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