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病毒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表现

  1. 首页
  2. 皮肤病学
  3. 皮肤病治疗大全
  4.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5. 虫媒和出血热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各种病毒性出血热,临床表现虽有差异,但都有以下几种基本表现。

(一)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二)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大出血。现将我国及其他地区所见到的出血热疾病出血发疹情况简述如下:

  1. 流行性出血热 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淤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著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淤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著,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淤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 登革出血热 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淤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 新疆出血热 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淤点及淤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淤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淤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 拉沙热(Lassa fever) 拉沙热病毒的自然宿主是多乳房鼠(mastomys natalensis),人接触病鼠或接触病人感染,感染后经过8~14天潜伏期,出现发热、乏力、头痛、咳嗽、咽痛、关节痛、腰痛等,以后1周内出现高热、呕吐、肾脏损害(蛋白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昏迷、谵妄)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偶然出现皮疹,表现为麻疹样发疹或紫癜性皮损。结膜炎十分常见。
  5. 远东出血热(far east hemorrhagic fever) 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淤点。
  6. 阿根廷出血热(Argentinianhemorrhagic fever)本病由虫媒病毒的巨宁(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有发热、头痛、腰痛、齿龈及鼻出血等。
  7. 玻利维亚出血热(Belivian hemorrhagic fever) 本病系由虫媒病毒的马丘波(Machupo)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啮齿动物,初起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痛,部分病人皮肤感觉过敏,即使受光线照射后也能使皮肤产生疼痛,有明显结膜炎,眼眶周围水肿,但皮肤黏膜无淤点,可有胃肠道出血,恢复期可发生弥漫性脱发。
  8. 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病(出血热) 分别由马尔堡(Marburg)病毒和埃博拉病毒(Ebola)引起,详见绿猴病。

(三)低血压休克 各种出血热均可发生休克,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流行性出血热休克发生最多而且严重。

(四)肾衰竭 以流行性出血热的肾损害最为严重,其他出血热也可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但多轻微,仅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蛋白尿。

(五)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凝血异常是各种出血热的共同特点。流行性出血热可见白细胞增多,甚至类白血病反应;其他出血热多为白细胞减少。有肾衰竭者常有尿素氮增高和电解质紊乱。尿常规检查,各种出血热均有程度不等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