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菌生态适应性极强,分布很广。从北极永久冰层到撒哈拉沙漠,从平原到珠穆朗玛高山寒冷带,从海洋到高空,均有其分布,种类繁多。迄今大多只见其无性状态(不完全态),归入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痤菌目瘤痤菌科,其中少数种可见其有性状态(完全态),归入子囊菌亚门菌核纲内座瘤目丛赤壳菌种织球壳属。本菌主要引起人类眼球,尤其是角膜感染,但近来亦有皮肤感染的报道。如茄病镰孢霉引起的皮肤感染。近来我们更首见由串珠(或孢生)镰刀菌引起皮肤肉芽肿,患者病程长达45年,经用酮康唑及伊曲康唑治愈。

症状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在早期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其后损害可融合成肉芽肿,有时肉芽肿可溃破,愈合后可无明显瘢痕,皮损可有痒、痛感,但不严重(图3-7-63)。

镰刀菌病(Fusariosis)症状表现

图3-7-63 两侧面颊、鼻背、上唇、下颌呈弥漫性浸润性斑块结节,色暗红,部分皮损破溃排出脓液,肉芽组织增生

组织病理

皮损活组织可见大小和形态不一的肉芽肿,中央可有坏死,有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少数多核巨细胞浸润,镰刀菌可散布于这些细胞中,有时亦可有淋巴细胞浸润。镰刀菌呈圆或长圆形,4μm×10μm大小,孢子染成淡蓝色,用乌洛托品硝酸银染色可见肠形细胞。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分离出病原菌,皮损一般以丘疹、结节和肉芽肿为主,有时亦可成溃疡,无明显特异性,致病菌常见的是茄病镰刀菌。

治疗

可用酮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至少要治疗1年以上才可见效,而且剂量要大,视致病菌对药物敏感情况而判定用药剂量,可更有效。作者曾用之治愈1例病程长达45年的患者。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