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多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相对应,由众多具无色菌丝的霉菌所引起的感染则被称为透明(无色)丝孢霉病(hyalohyphomycosis)。采用这个新术语的目的在于阻止真菌病名的不断增多,因为具有无色菌丝的霉菌种类繁多,如果其中的每一个种所引起的感染都给予一个名称,那么真菌病病名的数目就极度膨胀,烦琐累赘,给学习和互相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

到目前为止,已列入无色丝孢霉病的病原菌已超过40个种,分布在至少23个属,主要有镰孢霉、尖端赛多孢子菌(有性期为波氏霉样菌)、多育赛多孢子菌、拟青霉、青霉、短帚霉等,统称透明(无色)丝孢霉病。

曲霉在组织中也表现为无色的菌丝,因曲霉是一个很大的属,病原菌多,已有专门的名称命名为曲霉病,故曲霉病不再归入无色丝孢霉病的范畴。

镰刀霉及青霉引起的感染参阅有关章节,本节着重介绍赛多孢子菌感染。

赛多孢子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 apiospermum),又称尖端单孢子菌。其有性期属子囊菌的波氏霉样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或称波氏阿利什菌(Allescheria boydii),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土壤中。外伤接种、吸入空气中的孢子或吸入污染的污水等可引起感染。

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人类感染最常见的是真菌性足菌肿(见“足菌肿”相关内容)。排出的颗粒白色,可破坏组织和其下的骨骼。

第二位的感染为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如肺结核或肺曲霉病。可散播至脑。有时有肺真菌球形成。

其他部位感染有骨髓炎、关节炎、角膜感染、脑占位性病变、内眼炎、鼻窦炎、心内膜炎等,可发展成致命的播散性感染。

多育赛多孢子菌(S.prolificans)引起的感染罕见,但对目前所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均不敏感。有关有性期阿利什菌病也将在下节讲述。

为避免造成混乱,由于其病原菌的共性是无色菌丝而称透明丝孢菌病。其治疗可参考上节内容。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