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系放射线照射引起的慢性增生性、变性性皮肤病变。病因: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当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细胞增殖或死亡,影响染色体的有丝分裂,并使细胞内基因突变。

症状表现

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不等。临床无明显的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细薄、皲裂,毛发脱落,甲色晦暗、出现纵嵴、色素沉着、增厚甚至脱落。皮肤色素减退并伴灶性色素增加(雀斑样),皮下组织纤维化、增厚,皮肤表层紧贴于深层组织。组织修复能力明显降低,轻微损伤即可引起溃疡(下图)。甲皱微循环改变,可见管袢异常及毛细血管血液黏滞。病理特征为显著的增生和变性改变,并且有持久性、反复性和区域性等特征。

慢性放射性皮炎。皮肤干燥萎缩、发硬,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及毛细血管扩张。中央顽固性浅表溃疡

慢性放射性皮炎。皮肤干燥萎缩、发硬,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及毛细血管扩张。中央顽固性浅表溃疡

严重患者的皮疹出现放射性角化病或可继发恶性肿瘤。肿瘤发生率10%~29%不等,潜伏期平均7~12年。最常见的类型是基底细胞癌,其次为鳞状细胞癌,还有肉瘤、假肉瘤、骨肉瘤、Bowen病、恶性黑素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肉瘤等。照射时间越长,发生恶性肿瘤的几率越高。它们不一定先在照射部位出现,甚至是先前没有明显慢性放射性损伤的部位也可出现。日光损伤对放疗有相加效应,可促进非黑素性皮肤癌的发生。

治疗

对于慢性放射性皮炎的损害应密切观察,如出现角化性皮损,可局部应用10%5-FU霜,每日2次,直至角化好转;或采用冷冻治疗。早期积极治疗角化性皮损可预防肿瘤的发生。

放射性皮炎继发的慢性溃疡,可采用氦-氖激光治疗。对长期不愈合的慢性溃疡(>3个月)应做切除术,以促进愈合,并要排除有无灶性肿瘤的存在。如已发生癌变,应考虑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放射性鳞状细胞癌容易转移,需要长期进行随访,定期检查局部淋巴结。

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有病变倾向者应及时休息,病情较重者应考虑调换岗位,如果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出现新生物,应密切随访观察,防止癌变。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