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称层板状出汗不良(lamellar dyshidrosis),是一种掌跖部角质层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

病因:尚不能肯定。Mac Kee等认为属于一种癣菌疹,但许多患者并无真菌感染灶。目前大多认为本病是一种遗传性缺陷,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汗症可能是一种诱因。

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累及掌跖部,偶尔也可见于手、足背侧,对称分布,皮损初起为针头大白点,由表皮角质层与下方松离形成,无炎症变化,并逐渐向四周扩大,类似疱液干涸的疱膜,容易自然破裂或经撕剥成为薄纸样鳞屑,其下方皮肤正常。皮损不断扩大,新鳞屑区发生,最终融合成整片可剥脱的鳞屑,无瘙痒感。本病易在暖热季节复发,往往合并局部多汗。病程通常有自限性。

自指尖至掌部见多数白色叶状鳞屑,由表皮与下方分离形成的类似疱液干涸的疱膜

诊断治疗

诊断:根据皮损只有鳞屑而无水疱形成及炎症变化,不痒及分布部位的特点,诊断不难。应与癣菌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掌跖部湿疹等相鉴别。

治疗:本病治疗较困难,但病程经数周后常可发生自然缓解。外用焦油制剂常可产生较满意的结果,如5%煤焦油凝胶等;用维A酸霜或12%乳酸铵洗剂(ammonium lactate lotion)也常有效;低浓度的角质剥脱剂或温和的润滑剂也有一定的效果;对长期不愈者肌肉注射小剂量曲安奈德(用20~30mg)常可使病情缓解。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