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系由Marfan于1896年首先描述,也称蜘蛛状指(趾)综合征,是一种以特殊性蜘蛛样四肢表现、多器官受累(主要为主动脉扩张、晶体异位和骨骼畸形)的遗传疾病,较罕见。

病因

是结缔组织代谢的遗传缺陷,约80%的病人有阳性家族史,其余是由于父母精子或卵子发生新的突变造成,故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位于染色体15q21.1的FBNI基因突变导致本病。缺陷的本质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是由于编码原纤维蛋白的基因发生杂合子性的突变造成。而胶原在盐及酸中溶解度的增加提示胶原特征性的强度及稳定性所需要的交叉链有缺陷,患者尿中羟基脯氨酸排泄量增多,也提示胶原形成失常,弹性组织或基质可能也有缺陷。本病已在不少种族中发现,有人估计其患病率不少于1.5/10万。

临床症状

有骨骼、心血管及眼的缺陷。患者体形异常高瘦,骨骼长度比例失常,四肢尤其肢端细长,形成蜘蛛样指(趾)。也可出现须骨狭长,突额,鼻及副鼻窦大,腭部深拱,双耳外张,鸡胸或漏斗胸,翼状肩,脊柱后侧弯,扁平足,足外翻或内翻,杵状指,趾萎缩,指(趾)蹼等。本综合征常见而明显的特征为关节过度活动,因关节囊松弛导致关节过度伸展、脱白。患者肌肉发育不良,张力差,肌腱软,皮下脂肪缺乏。眼最重要的表现为晶体脱位(见于70%的患者)、近视、斜视、色盲、白内障、视网膜剥离、视网膜出血、虹膜欠缺或异常、巨角膜、大眼球、蓝巩膜、虹膜异色等。心血管的异常可使患者致死,主要为升主动脉瘤、主动脉中层坏死并发夹层动脉瘤,常伴发各种心脏结构的异常,如腱索及心瓣膜病变、主动脉扩大,可始于儿童期;还可以有其他血管异常如皮肤静脉扩张等。此外,患者还可能有睫毛缺乏、早老面容、眼球震颤、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异常、月经障碍、肠管过长及形成不全、智力低下及牙异常等。

与全身表现相比较,本综合征皮肤改变所起的作用较小,且皮肤缺陷也并非必有的症状。这包括数目较多、表现较重而分布较广(肩、臀、髋)的萎缩纹,偶见发生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个别病例可见局限性(额、股)皮肤松弛及Ehler-Danlos综合征。

可伴发的其他异常有神经性耳聋(见于6%的病例)、先天性肺畸形、自发性气胸及肾脏病变等。

组织病理

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稀少、碎裂,积聚黏液性物质,真皮弹性纤维减少。其他器官(包括皮肤)的病理变化尚未很好研究。

诊断及鉴别

本综合征表现完全时,诊断容易。一些简单的测试有助于诊断,如拇指征(紧握拳头时拇指超过尺侧线为阳性)、腕征(拇指和小指绕过对侧腋部时可以重叠为阳性)。但因本病很多症状可单独出现或也见于其他综合征,以及患者可无肯定的家族史,故有时诊断困难。检测患者无名指,如指骨指数(近侧指骨轴线长度/指骨干最小宽度)之值增大,可支持本病的诊断。当新生儿发生不明原因髋部脱位,应检查患儿及其家属,搜寻有无本综合征的其他表现,以免漏诊。在诊断时尚宜排除同型胱氨酸尿症和具有Marfan样外形的正常人。因同型胱氨酸尿症患者也有类似眼和骨骼方面的异常,但另有智力发育迟缓、肤色浅等特征。

预防及治疗

应强调遗传咨询,因每个有Marfan综合征的父母有50%的机会将此病传给其后代。无心血管受累征象的孕妇从第3个月起需每月复查。

对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用裂隙灯以早期检出晶体移位或即将发生的视网膜剥离。若发生晶体向前房内半脱位时可考虑行晶体摘除,以避免青光眼的发生。对骨骼缺陷,可视病情作对症治疗及矫形等手术治疗。服用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缓和主动脉和瓣膜病变的发展。

本病无特殊疗法。本综合征的预后与心血管缺陷的严重程度相关,普萘洛尔(心得安)可推迟主动脉扩张的发生。而妊娠可加速主动脉变性过程,对预后不利,为预防女性患者身材过高,可试用蛋白同化激素或雌激素治疗。患者一般寿命不超过50岁,有些死于儿童期,主动脉病发生的年龄平均为30岁,动脉瘤者可考虑节段切除重建术。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