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称无红斑性皮肤松弛症或皮肤多发性良性肿瘤样新生物,其特点为临床与组织病理变化始终缺乏炎症反应。病因不明,多见于中年(30~50岁)女性,偶见于男性。初起为躯干及上肢近端突然发生多数正常皮色的圆形或椭圆形丘疹,并逐渐增大至直径1~2cm,成为淡白色或淡褐色、柔软的疝样囊性斑状物。皮损表面无红斑,但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用手指按触时凹下似袋状。病程进展缓慢,部分皮损可以自然消退,遗留凹下的柔软瘢痕。但新疹继续不断地出现,数目可多达百余个以上。皮损主要分布于肩、背、腹及上臂伸侧,一般分布对称。

躯干部见正常皮色圆形或椭圆形丘疹成片,形成淡褐色柔软囊性斑状物

躯干部见正常皮色圆形或椭圆形丘疹成片,形成淡褐色柔软囊性斑状物

病理变化主要是真皮正常的弹性纤维消失。

本病治疗较困难。早期炎症阶段可试用青霉素治疗,继发性斑萎缩应治疗原发病。

Yenencie等总结了在Mayo Clinic所见到的16例Jadassohn-Pellizari型和Schweninger-Buzzi型皮肤松弛症病人后,认为上述两型在组织学上无区别,故没有理由去区分它们。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