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一词是一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总称。其主要损害为风团样丘疹、结节和继发性皮疹,奇痒难忍,致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包括的病种及分类至今尚无完全统一意见,通常把该病分为:
分类
一、急性痒疹类
- 急性单纯性痒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或丘疹性荨麻疹。
- 成人急性单纯性痒疹:又称暂时性痒疹或一过性痒疹。
二、慢性痒疹类
- 单纯性痒疹:又称寻常性痒疹。
- Hebra痒疹:又称小儿痒疹或早发性痒疹。
- 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
三、系统疾病的痒疹样皮损表现
- 妊娠性痒疹。
- 淋巴瘤性痒疹。
此外,尚有Besnier痒疹(特应性痒疹)及夏令痒疹(夏令水疱疹)等,前者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种表现,后者为光感性皮肤病的一部分,故均不属痒疹这组疾病范畴。
本节仅就成人急性单纯性痒疹、单纯性痒疹及Hebra痒疹加以叙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有的病人伴有枯草热、荨麻疹及哮喘等过敏性疾患,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亦有人认为系虫咬或对药物及食物过敏所引起。营养不良及卫生条件较差易患本病,在营养及卫生状况改善后会自行痊愈。还有人认为遗传、内分泌异常、贫血、胃肠道功能失调、肠寄生虫病、肝脏疾病、感染性病灶、神经精神因素及恶性肿瘤等,都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临床症状
成人急性单纯性痒疹
(simple acute prurigo of adult)亦称暂时性或一过性痒疹(prurigo temporanea)。多见于3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前常有疲倦、头痛、失眠及胃肠功能失调等全身症状,随后会突然发生绿豆至豌豆大之圆形或顶部略扁平的丘疹,初为淡白色,以后变为暗红色或红褐色,散在分布,亦可呈集簇状,但不融合。丘疹之间可伴有风团。数日或十余日后,丘疹可愈,但可再有新疹发生。有的丘疹顶部起小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浆液性结痂,痂脱落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个别病例发生大疱或坏死,愈后有点状瘢痕。
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腰部,以肘、膝部最为显著,躯干及臀部也可发疹。瘙痒剧烈,尤以夜间为甚,搔抓后可有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2~3个月可自愈,但有时会复发。
单纯性痒疹
(prurigo simplex):又称寻常性痒疹(prurigo vulgaris),多见于中年人,男女皆可患病。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单纯性痒疹相类似,但原发丘疹较小、较多。早期风团样红肿消失很快,继以较坚实丘疹为主,间有小水疱及结痂。皮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伸侧,有时可累及面及头皮。常因反复发疹和剧烈搔抓,皮肤增厚粗糖,有时可出现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可伴有淋巴结肿大。由于临床上短暂的风团样表现和继发性损害比较突出,因此有的作者将此类皮肤病称为湿疹样皮炎。
风团样较坚实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结痂,散在分布
Hebra痒疹
多在幼儿期发病,常发于丘疹性荨麻疹或荨麻疹之后。初为风团及风团样丘疹,待此类皮疹逐渐消退后,即出现正常皮色或淡红色丘疹,粟粒至绿大,质较硬,称为痒疹小结节(prurigo knotchen),亦可发生丘疱疹。瘙痒剧烈,常因搔抓而出现抓痕、血痂及湿疹样变,继发感染时,可发生脓疱疮及淋巴管炎。经数日后,皮疹可自行消退,留有黄褐色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发生点状小瘢痕。皮疹反复发作,亦可此起彼伏交替发生。多散在分布,亦可密集成簇。
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两侧对称,下肢病变往往较上肢重。腹部、臀部、躯干及头面部亦可发生。依据皮疹的轻重及受累范围,可分为轻症痒疹(prurigo mitis)和重症痒疹(prurigo agria)。随季节变化而症状加重者,又可分为夏季痒疹(prurigo aestivalis)和冬季痒疹(prurigo hiemalis)。
本病常有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腋窝、肘部及腹股沟等处,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称痒疹横疾(prurigo bubo),该处淋巴结可达胡桃至鸡蛋大,但不痛、不红,亦不化脓。
神经系统检查可见到腹壁反射减退和跖弓反射消失。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因病程很长,患儿可出现失眠、消瘦和营养不良等症状。常延至青春期始逐渐痊愈,亦有少数患儿至成人时期仍然不愈。
组织病理
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层大都肥厚,偶有海绵形成及小水疱,真皮上部结缔组织水肿,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表皮棘层肥厚,海绵形成性小疱(HE染色×400)
诊断及鉴别
根据皮疹特征、好发部位及剧烈瘙痒进行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 丘疹性荨麻疹:多在春秋季节发病,病程短,无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现象。
- 疱疹样皮炎:皮疹虽为多形性,但以水疱和大疱为主。有特异性病理改变。
- 疥疮:无一定发病年龄,有接触传染史,皮疹在指间、腕部、腋下、膝、肘屈侧及腹股沟等处,以丘疹及小水疱为主。男性患者阴囊常发生疥疮结节。水疱处可查见疥虫。外用硫磺软膏,收效甚速。
治疗
因本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往往难以肯定发病原因,这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宜尽量寻找病因,予以根治。防止虫咬,对有腹泻和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症状者宜纠正,有病灶者宜处理。注意改善营养及卫生状况。对有神经精神因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
局部治疗:以止痒、消炎为主。可外用各种具有止痒作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含石炭酸及薄荷脑的洗剂等。5%煤焦油酊、5%~10%煤焦油软膏或5%~10%黑豆馏油软膏亦有较好效果。
全身治疗:
- 抗过敏治疗: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组胺药联合或交替使用,同时辅以维生素C、钙剂以及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
- 对皮疹泛发、瘙痒剧烈者,亦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近年来国内学者报道采用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即以2%利多卡因和2%普鲁卡因各2mL的混合液肌内注射,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但应注意利多卡因半衰期长,毒性较大,易蓄积,故疗程不宜过长,剂量不宜超量。
- 对有神经精神因素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催眠类药物,抑制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症状,如地西泮2.5mg或5mg,每晚1次。
- 对于难治的病例,可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0mg,每天3次,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为减少激素的副作用,亦可用曲安奈德20~40mg深部肌内注射,每4周1次。或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1mL肌内注射,每3~4周1次。
- 有报道用氨苯砜治疗本病有效,开始先以25mg,每日3次,待1周血常规正常者再每次50mg,每日2次。雷公藤多苷片30~60mg/d。
物理疗法:糠浴、淀粉浴、硫磺浴以及焦油浴等都使瘙痒减轻,也可在患处先涂一层松馏油,然后用热水洗浴;还可试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
中医药治疗:本病类似于中医“粟疮”。初期多由于火热内郁,热伏营血,血热外壅,复受风邪所致,宜舒风清热凉血,方选消风散加减,酌加丹皮、紫草,重用生地以加强凉血作用;若久病不愈,内郁火热,消耗营血,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治宜养血润燥、去风止痒,方选当归饮子。妊娠痒疹多以健脾化湿,调和营卫论治,不可动用行气活血之品。外用薄荷三黄洗剂或百部酊涂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