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又称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arginino-succinic acid synthetase deficiency),简称ASS缺之症。本病是一种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由于患者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SS)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低下,致使血浆中瓜氨酸和氨浓度升高而产生的一种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本病是一少见疾病,新生儿中ASS缺乏的发生率估计为1/57000。

本病若不治疗,死亡率为100%。大多数Ⅰ型患儿死于新生儿期。

病因及发病机制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临床表现和酶的异常分三型。Ⅰ型和Ⅲ型系ASS基因(9q34)突变所致,目前已发现22个突变位点;Ⅱ型的ASS基因无缺陷,是因柠檬素基因(SLC25A13)突变引起,它定位于7q21.3,与肝内ASS活性下降有关。Ⅰ型和Ⅲ型的ASS缺乏见于各组织和细胞,Ⅱ型的ASS减少仅限于肝。Ⅰ型是ASS活性异常,Ⅲ型ASS测不出或量极低,Ⅱ型ASS水平下降但活性正常。

ASS在尿素循环代谢中能将瓜氨酸和天冬氨酸合成为精氨基號珀酸。ASS缺乏时,精氨基琥珀酸合成受阻,精氨酸水平下降,尿素形成减少,从而导致高氨血症、瓜氨酸血症和谷氨酸蓄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和产生脑病。当角蛋白的精氨酸含量降至16%时,就可能发生皮炎。

临床症状

  1. Ⅰ型:又名新生儿瓜氨酸血症(neonatal citrullinemia),较重,出生后数天或数小时可出现应激增强、嗜睡、咕噜声、呼吸急促等,以后可发生强直、角弓反张、窒息、抽搐、昏迷和死亡,多数死于新生儿期。皮疹有糜烂、鳞屑性红斑和斑块,好发于口周、下腹、尿布区和臀部,头发稀疏而短,长度不超过6cm,色素轻度增加,有不规则萎缩和毛小皮破裂。
  2. Ⅱ型:即成人型(或迟发性),主要是各种神经系统表现,类似肝性脑病,如发作性的意识改变、坐立不安及行为异常等,但头发正常。
  3. Ⅲ型:又称婴儿型(或亚急性),有反复发作的嗜睡、共济失调、活动过度、呕吐和脱水,甚至出现昏迷。

实验室检查

血浆和尿液氨、瓜氨酸、谷氨酸、乳清酸等浓度增高,肝活检标本和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ASS活性低下。

诊断及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浆和尿液氨、瓜氨酸、谷氨酸、乳清酸等浓度增高尤其是ASS缺乏或活性低下可作出诊断。产前诊断可测定培养的羊膜细胞中酶的活性。

长期治疗包括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给予安息香酸钠(sodium benzoate)和苯基乙酸钠(sodium phenylacetate),高精氨酸饮食可使皮疹痊愈。急性发作可做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近年已有肝移植治疗本病的报道。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