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Hypocalcemia)是指血清总钙水平低于正常值[<8.8mg/dL(2.2mmol/L)],且血清白蛋白浓度正常。低血清白蛋白浓度时,血清总钙浓度下降,但血清游离钙浓度仍保持正常;高血清白蛋白浓度时,血清总钙浓度升高,血清游离钙浓度却下降。因为直接发挥生理作用的是血清游离钙,故一般以血清游离钙浓度小于正常值[<4.7mg/dL(1.17mmol/L)]作为低钙血症标准。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血清钙水平下降的原因很多:

  1. 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使甲状旁腺激素(PTH)合成和分泌减少,或外周组织对PTH抵抗;
  2. 维生素D缺乏(摄入、合成减少或分解加快);
  3. 维生素D羟化障碍使钙的肠道吸收减少;
  4. 肾衰竭可发生低血钙、高血磷;
  5. pH增高或血清蛋白浓度升高可使血清游离钙水平下降;
  6. 某些药如降钙素(calcitonin)、苯巴比妥、喷他咪(pentamidine)、膦甲酸钠(foscarnet sodium)等能直接或间接产生低血钙;
  7. 某些疾病如急性胰腺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等能促进钙盐的产生和在组织内沉积或骨形成,发生低钙血症;
  8. 低血镁可抑制PTH的分泌。

临床症状

急性患者主要是出现由低血钙引起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和心脏传导阻滞等相关的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钙下降的速率有关,与血钙浓度不完全平行。患者可有烦躁不安、抑郁、指(趾)皮肤麻木、肌肉痉挛、Chvostek征、Trousseau征、心律失常等,严重的有癫痫样发作、呼吸暂停、心室纤颤及对洋地黄反应异常等。

慢性低钙血症患者轻的可无明显症状,较重者可出现骨、眼、皮肤病变及精神症状。皮肤表现为皮肤弹性差,皮表干燥、粗糖、脱屑,色泽灰暗,类似干皮病。常有瘙痒。毛发稀疏,偶见头发全脱。指甲有沟纹、质脆易裂。甲沟常有念珠菌感染,甚至发生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极少数患者可发生脓疱型银屑病或疱疹样脓疱病,即在红斑上出现群集的浅表性小脓疱。骨病变有骨痛、骨质疏松、易骨折等。眼病变有囊下白内障。精神症状有焦虑、激动、抑郁、忧愁、恐惧等。

诊断及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血清总钙或游离钙浓度低于正常值易诊断。由于血清游离钙浓度受血清蛋白浓度的影响,所以在诊断低钙血症时,应以血清游离钙浓度或校正血清钙浓度为标准。校正血清钙浓度(mg/dL)=血清总钙浓度(mg/dL)-0.8×[4.0-血清白蛋白浓度(mg/dL)]。

预防及治疗

急性患者如病情较重,症状明显,应立即静脉注射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也可用氯化钙,但浓度不能高,以防外渗刺激静脉和软组织。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但应严密监测心率,特别是已用洋地黄的患者。

慢性患者主要是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同时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或含维生素D的制剂如鱼肝油。通常使血钙升到正常值下限(2.13~2.25mmol/L)即可,以防引起高尿钙。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