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缺乏症(Asteatosis)与皮脂溢出相反,系皮脂分泌过少或缺乏所致的皮肤干燥,常为单纯鱼鳞病样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水是保持皮肤湿润的主要成分之一,表皮的水合作用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从真皮到达表皮的速率,表皮水分丧失的速率和表皮结合水分的能力。水溶性物质(又称自然潮湿因子)包被双层脂质后,才能起到防止水分丢失的屏障作用。如果去除脂质,水溶性物质就会被破坏。当皮脂减少或缺乏,不能在皮肤表面形成皮面脂质(skin surface lipid)膜时,既失去润滑皮肤的作用,也使防止水分丢失的屏障作用受到破坏,导致水分丢失增加,引起皮肤干燥。

某些系统性疾病,如鱼鳞病、特应性皮炎、尿毒症、淋巴瘤、糖尿病、维生素缺乏、麻风、色素性干皮病等可伴有全身性或局部性皮脂分泌过少或缺乏。另外,空气的湿度、温度、年龄及使用碱性洗涤剂等因素也会影响皮脂的分泌,使皮肤湿润程度发生改变。

临床症状

病情较轻者仅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小腿和前臂伸侧明显,手背和皮肤褶皱部位很少受累,常伴有瘙痒。严重者可呈全身性皮肤干燥,糠秕样细薄鳞屑,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皲裂,皲裂处可发生疼痛。由于干燥和瘙痒,常因搔抓和摩擦而引起皮肤局部肥厚、苔藓化。冬季空气干燥,用热水洗浴,使用碱性洗涤剂等可使皮肤干燥程度加重。

首先应排除因原发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脂分泌过少或缺乏,如果无系统性、原发性疾病,则皮脂缺乏症的诊断易于确立。

治疗

预防: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浴和不用碱性洗浴剂,可选用中性或弱酸性沐浴露,洗浴后宜使用具有保湿作用的润肤液。

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来恢复防止水分丢失和润滑皮肤的屏障作用。由于皮脂分泌过少或缺乏所致的皮肤面积较广泛,通常应选择无明显刺激、不含有香料的保湿和润肤制剂,如外用二甲基硅油霜、2%维生素E乳膏、1%尿囊素乳膏、10%~15%尿素软膏等。对于瘙痒严重,有继发性苔藓化、肥厚皮损的患者,可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并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