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较复杂,雄激素水平升高、睾酮生物学利用度提高或毛囊对雄激素敏感性提高均可导致女性多毛。

卵巢功能失调或内分泌紊乱是主要诱因,10%~90%的病例归因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性女性多毛症占6%~17%,此类患者月经大多规则,血清雄激素水平也正常。另外本病具有遗传的特征,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

临床症状

妇女上唇、耳前、面颊、下腹部、后背、胸部和肢体近端出现过多过密的终毛,具有部分或完全男性型毛发分布的特征,多毛症的广泛和严重程度取决于雄激素的水平及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同时亦受遗传和年龄影响。不同原因导致的多毛症有其各自特点。

  1. 卵巢非肿瘤性多毛 分为两类:①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临床上常出现多毛、痤疮、月经紊乱或闭经、子宫出血、不排卵、肥胖、小乳房等。血清游离睾酮和黄体激素增多,促卵泡激素正常或下降,胰岛素抵抗可引起胰岛素水平增高,并导致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②卵巢卵泡膜细胞增多,表现为明显男性化:男性声调、阴蒂增大、肌肉强度增强、乳房和侧面部多毛、血清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往往正常。
  2. 卵巢肿瘤性多毛 多见于卵泡膜细胞瘤、卵巢母细胞肿瘤、颗粒层细胞肿瘤和性腺母细胞瘤。
  3. )垂体性多毛症 常发生于50岁以下女性,出现停经-溢乳综合征和不育,伴有雄激素性脱发、严重的脂溢性皮炎、面部中间及两侧多毛。血清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和催乳素均升高。
  4. 肝源性多毛症 肝脏产生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减少,引起血清中游离睾酮水平增高,从而出现多毛。
  5. 库欣综合征 通常引起颊部和前额侧面毛发增多,伴痤疮、皮脂溢出、雄激素性脱发及其他皮肤症状。
  6. 异源性激素引起多毛症 支气管、十二指肠、胃或回肠肿瘤及转移性肺癌,产生皮质醇增多,与库欣综合征表现相同。绒毛膜癌引起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出现多毛症和脱发。
  7. 卵巢释放雄激素过多综合征 常见于年轻女性,侧面部、乳房、躯干中央多毛,可伴结节囊肿性痤疮、雄激素性脱发、月经周期短。血清睾酮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
  8. 持续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主要见于学习工作压力大的女性,轻度中央性或侧边性多毛,伴脂溢性皮炎和结节囊肿性痤疮。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增加,雄烯二酮水平也可增加。
  9. 高催乳素血症综合征 躯干中央或侧面多毛、月经稀少。血清催乳素水平增加。
  10. 家族性多毛 特点为雄激素过多、胰岛素抵抗及黑棘皮病。雄激素过多可导致多毛和脱发。血清游离睾酮、胰岛素、葡萄糖水平增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受体、抗核抗体水平增加,可有白细胞减少,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及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正常。
  11. 肾上腺增生 患者肌肉发达,失去女性曲线,臀肌变平,喉结突出,毛发呈早熟体征,阴毛早生,呈严重多毛症,伴痤疮和雄激素性脱发,无月经或月经量少,女性乳房不发育,乳腺可发育。
  12. 肾上腺肿瘤性多毛 肾上腺腺瘤或癌可引起男性化的多毛,患者每日都要剃胡须,伴痤疮、脂溢性皮炎、雄激素性脱发、无月经。

治疗

治疗的关键是去除病因,积极寻找原发病灶,外科手术切除。药物引起者及早停药。广泛多毛者可系统应用抗雄激素的药物。

美容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阻止毛发再生,需多次反复进行。

  1. 剃毛:适用于局限在四肢的多毛。
  2. 拔毛:仅适用于小面积的多毛,疼痛明显,需预防感染。
  3. 激光: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利用光热效应,使毛囊结构选择性地破坏,但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效果,有可能继发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药物:药物治疗主要分两类:①非特异性抑制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②抑制雄激素与靶器官的雄激素受体结合。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

  1. 酯酸赛普隆(cypro terone acetate,CPA):该药为17α-二羟孕酮的衍生物,具有抗雄激素作用。极少单用,多与雌激素合用。后者亦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卵巢雄激素的产生,促进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降低活性雄激素水平。经典的周期性治疗为在月经周期第5~14天,服用CPA 50~100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第5~25天,加服炔雌醇35μg/d,持续服药4~9个月可显效。此外CPA具有肝毒性,用药期间,每3~6个月应复查肝功能。因CPA有致畸性,应与避孕药合用,特别注意停药后有不同程度的复发,CPA宜长期应用。
  2. 螺内酯:是另一广泛用于治疗多毛症的一线用药。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与雄激素受体结合,进而抑制雄激素的作用。50~100mg/d,分次口服。副反应有一过性月经失调和乳房胀痛,上述表现一般数月内可恢复,但因有致畸性,应注意避孕。
  3. 氟他胺(euflex):为一强效高特异性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无内在激素或抗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氟他胺的治疗剂量为250~750mg/d,低剂量氟他胺不良反应少。口服250mg/d,仅有一过性恶心和头痛。500mg/d可有皮肤干燥(50%)、性欲下降(15%)、胃肠反应(12%)和肝功能损害,甚至有肝衰竭报道,故应用此药宜慎重。
  4. 非那雄胺:该药为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酶活性进而抑制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从而抑制毛发生长。但也有人认为由于皮肤中主要存在Ⅰ型5α-还原酶,该药的作用机制值得怀疑。一些临床试验表明5mg/d的非那雄胺取得了和螺内酯及氟他胺相同的疗效,但另一些试验认为其疗效稍差。该药的最大优点是不良反应少,偶见头痛、胃肠反应及性欲下降。
  5. 环丙氯地孕酮:既可抗雄激素合成,又可阻滞雄激素受体。月经周期第5~14天,100mg/d。根据月经长短从第5~25天或第5~21天,同时口服乙炔雌二醇0.05mg/d,3个月内就可见明显疗效,此期间合并拔毛则疗效更显著,一般疗程为6~8个月。如果应用达英-35,则每日1次,连服21天,停7天为一周期。
  6. 溴隐亭:适合伴有催乳素分泌增加的患者,开始2.5mg/d,根据疗效及耐受情况增加到10~20mg/d,分4次口服。
  7. 二甲双胍双胍:类降血糖药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对由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多毛症有良好效果,500mg,每天3次,4~8周起效。

目前多数学者推荐联合用药治疗妇女多毛症。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