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痛又称灼性神经痛或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所产生的一种局部刺激现象。表现有烧灼痛、感觉过敏和营养障碍。

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病因。有人报道在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例中,有2%~3%的患者会出现灼痛。当富有交感神经纤维的神经如正中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和烧神经等遭受不完全断离的损伤时最易发生。另外,局部神经受压、化学性损伤或感染等亦可引起。

灼痛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来自下丘脑交感神经中枢的冲动,沿交感神经纤维传递,在神经损伤处可能发生短路,冲动直接刺激C类无髓鞘痛觉传导纤维,从而引起异常痛觉反应。

临床症状

灼痛多见于一侧上肢。疼痛呈烧灼性,持续性,初时局限于受伤神经支配区,以后可累及整个肢体,而以指(趾)端、手掌或足底最为剧烈。症状通常在伤后立即出现或数周、数月后出现。疼痛部位非常敏感,可因轻微刺激,如微风吹拂、肢体移动、摩擦、轻叩、局部干燥或情绪激动而加剧,因而患者常行动十分小心避免使用患肢。冷敷伤肢,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或入睡时,可使疼痛减轻。由于长期持久的疼痛,可引起患者情感的变化,而使患者易于恐惧、发怒或抑郁不安等。当疼痛被控制后,情感可迅速恢复正常。受伤肢体常伴有血管舒缩和营养障碍,如患肢的皮肤充血、苍白、发热或发冷、发亮、变薄、多汗或无汗、指(趾)甲变形、肌肉萎缩,长期患病可有关节强直、骨骼脱钙。由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可引起肢端弥漫性骨质疏松,甚至发生营养性溃疡。

治疗

让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避免外界刺激。局部冷敷可使疼痛减轻。对早期灼痛病人可先试用内科疗法,常用药物有苯妥英、卡马西平等,也可用盐酸妥拉唑林、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 hydrochloride)、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及地西洋(diazepam)等,多数病人可获良好效果。此外,阳极电疗法、乌头碱或普鲁卡因等离子透入法、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及维生素B1肌内注射等,都可应用。如上述疗法不能奏效时,则可考虑交感神经封闭或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对极少数顽固者,亦可考虑脊髓或更高位的神经传导束切断术。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