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称黏液囊肿,虽无明显原因可寻,常因轻度外伤致黏液腺导管破裂,并使唾液黏蛋白溢人黏膜下组织或固有层而引起本病。也可见于腺性唇炎,系由于唇黏膜腺体和导管增生所致。

临床:多见于青年人,也见于儿童,好发于下唇黏膜,颊、舌等黏膜少见。损害为单个囊肿,直径<1cm,呈圆球状隆起,半透明,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内含透明黏稠状液体,有时可自行消退。一般无自觉症状。

口腔黏膜黏液囊肿

组织病理:早期表现为多个充满涎黏蛋白的小腔隙,绕以一层较厚的肉芽组织。晚期示单个囊肿或多个大腔隙,壁为肉芽组织和大量纤维组织,有时可见破裂的涎腺导管通向囊腔。囊内含有无定形涎黏蛋白,呈淡红色,PAS染色呈阳性反应,耐淀粉酶。阿新蓝和胶样铁染色呈阳性反应。

诊断:主要依据损害部位、形态和组织病理可明确诊断。

治疗:手术切除范围要大,手术不彻底可能复发。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