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儿童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与发病机制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时又称感染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前通常有病毒感染史。至于感染与随后出现的血小板暴发破坏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血小板减

    41
  • 成人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

    42
  • 血小板流变学与临床

    切变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仪器从20世纪90年代起,已采用了几项血小板流变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现已用于临床检测的仪器有3类:血小板滤过法此方法是由O’Bri

    43
  • 切变应力对血小板的作用

    血液流动力通过对血小板的直接作用可以影响血小板的形态、功能及生化代谢。切变应力对血小板黏附作用的影响血小板在内皮下组织的沉着作用受着流动力的影响,血液流动速度的增

    44
  • 血小板活化的信号转导的分子学基础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血小板活化的过程和机制,特别是信号转导在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有了深入的认识。这对于血小板的生理病理变

    45
  • 血小板的其他功能

    血小板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具有炎症及免疫反应、Fc受体作用、内皮支持功能、胞饮作用、运输等作用。一、炎症及免疫反应。由α颗粒释放的通透性因子、趋化因子、杀菌因子

    46
  • 血小板在凝血反应中的作用

    血小板参与多种凝血反应,加速内源性凝血过程,促进血液凝固。一、促进凝血酶原酶的形成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的过程发生在血小板表面。在血小板表面存在着因子Ⅹa的结合位点,200

    47
  • 血小板与血块回缩

    血块回缩依赖于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当血小板数低于50×109/L、膜GPⅡb-Ⅲa缺陷或者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下降时,均可使血块收缩能力下降。血块回

    48
  • 血小板释放反应

    血小板受到刺激时,贮存在致密、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即可排出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释放反应。释放反应是微管环状带和骨架蛋白的收缩作用引起的,这种收缩作用将细胞内

    49
  •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的现象称之为聚集。当血小板黏附于血管破损处或受到活化剂作用后,在Ca2+的参与下,活化血小板膜GPⅡb-Ⅲa,暴露出纤维蛋白原受体。一个纤维蛋白原分子可以同

    50
  • 血小板的黏附功能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之为血小板黏附作用,它是血管受损后参与正常止血的最初反应。血小板参与黏附反应的机制除与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外,主要有三个成分起作用:血小板膜

    51
  • 血小板寿命和归宿

    血小板寿命用于血小板寿命的测定方法分成两类:核素法与非核素法。51Cr能与腺核苷酸、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而定位于胞质与线粒体内,用于体外测定,但特异性差,特别在血小板减少

    52
  • 血小板生成及调节

    巨核细胞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经过混合巨核细胞祖细胞、早期巨核细胞祖细胞、巨核细胞祖细胞,最后转变为成熟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在祖细胞及早期未成熟阶段为二倍体细胞,随着细胞成

    53
  •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小板膜含有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往往连接大量的糖链而成为糖蛋白。主要的血小板糖蛋白及其结构、功能特征见下表。按照蛋白质结构、功能和配体性质,将之归入一些大的基因家

    54
  • 血小板的细胞器和内含物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血小板有许多细胞器,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颗粒成分,如α颗粒、致密颗粒(δ颗粒)与溶酶体(λ颗粒)等。血小板颗粒的内含物α颗粒每个血小板

    55
  • 血小板的溶胶-凝胶区

    血小板内侧有3种细丝状结构:微管、微丝和膜下细丝。这些物质构成了血小板的骨架与收缩系统,在血小板的变形、颗粒成分释放、伸展和血块收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管是一种非膜

    56
  • 血小板的超微结构:表面结构

    正常状态下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3μm,平均体积为8μm3。血小板为无核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无特别结构,但用电子显微镜,如透射和扫描电镜、冰冻蚀刻、电镜细胞

    57
  •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抗血小板、抗凝和纤溶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包括合成和释放前列环素(EGI2)、内皮衍生松弛因子来抑制血小板聚集,合成和分泌抗凝血酶Ⅲ、结合肝素,分泌肝素样黏多糖,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合成和释放

    58
  • 先天性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CAMT)

    先天性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CAMT)呈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出生时表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通常无先天性躯体畸形。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血清TPO水平升高。50%儿童5岁前进展为全

    59
  • 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如综合征(无桡骨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英文:thrombocytopenia with absent radius syndrome (MIM 274000);
    同义名:四肢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无桡骨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少板减少伴桡骨发育不全综合征,Gross-Groh-Weippl综

    60
 60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