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状态下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3μm,平均体积为8μm3。血小板为无核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无特别结构,但用电子显微镜,如透射和扫描电镜、冰冻蚀刻、电镜细胞化学和放射自显影等可观察到复杂的超微结构。
血小板的表面结构
正常血小板表面光滑,可见到一些小的凹陷结构,为开放管道系统(open canalicalar system,OCS)在血小板的表面开口。OCS是血小板凹入细胞质内形成的曲折管道系统。
血小板的表面结构主要由细胞外衣与细胞膜组成。血小板细胞外衣主要由各种糖蛋白(glycoprotein,GP),如GPⅠa、GPⅠb、GPⅡa、GPⅡb、GPⅢa、GPⅣ、GPⅤ、GPⅥ与GPⅨ,以及这些糖蛋白的糖链部分组成。
在透射电镜下,血小板膜与其他血细胞相似,呈典型的三层结构,厚度为7. 5nm左右。冰冻蚀刻研究表明,血小板膜内颗粒数比红细胞少,分布也不同,这种颗粒代表了膜类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其中包含了多种酶及各种受体,如血栓素受体、胶原受体、凝血酶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这些物质在血小板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细胞膜中有Ca2+通道、钠泵(Na+- K+- ATP酶)和阴离子泵,维持了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梯度。血小板第3因子(PF3)也位于细胞膜中,在血液凝固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因此,血小板的表面结构不仅是把血小板内外环境隔开的界膜,而且在完成细胞功能上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