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菌疹(Dermatophytid)是由于原发真菌感染灶(头癣、足癣等)释放的真菌抗原经血流带至皮肤,在该处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所呈现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损害。

症状表现

临床上基本可分成三型:

  1. 急性播散性癣菌疹:常呈为毛囊性、苔藓样或鳞屑性损害。主要分布在躯干,呈针头大的尖或平顶状苔藓样丘疹。常形成环状鳞屑性斑片。原发损害部位可出现小水疱。较少见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损害。本型多见于头癣患者中,可伴有发热、厌食、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脾大以及白细胞增多等。
  2. 癣菌疹:主要见于足部真菌感染时,可在手掌及指侧有疹样反应,损害大多为水疱性,剧痒,有时甚至有压痛,可见继性细菌感染,局部一般找不到真菌。
  3. 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游走性栓塞性脉管炎、丹毒样及荨麻疹样癣菌疹:实际上这些也都是疹样癣菌疹的各种不同表现,只是非水疱性,且不只局限于手掌及指侧。

诊断及鉴别

组织病理:疹样癣菌疹可见有中度棘层增厚及颗粒层增加,真皮上部可见水痕,皮肤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充血,有时小静脉可见有栓塞,无明显炎性浸润。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癣菌疹的原发真菌感染部位可找到病原性真菌,加上此时患者对毛癣菌素皮试常呈阳性反应。

癣菌疹有时可以与汗疱疹、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脉管炎、丹毒、荨麻疹等相混淆,故临床应根据其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预防及治疗

治疗原发病:对原发病灶应积极进行治疗,但在癣菌疹反应比较剧烈时,则应先用较温和的治疗方法,一般对原发灶可考虑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内服,但用量不必过大,疗程也不宜太长。

全身治疗:全身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有发热、厌食、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较显著时,还应适当加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局部治疗:局部可适当外用安抚保护剂如炉甘石洗剂、1:20醋酸铝溶液湿敷等,或外用一些止痒剂。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