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瓦癣(Tinea Imbricata)是热带及亚热带的一种浅部真菌感染,在东南亚及中美和南美洲一带比较多见。我国江苏、安徽等省也曾流行,但现已日益减少。
病因:本病主要是由同心性毛癣菌(Trichophyton concentricum)所引起,常由直接密切接触传染,有时可一家数口同时患病,患者以成年男性较为多见。
症状表现
本病初起呈带棕色的丘疹,渐次扩大,其上脱屑,鳞屑一端附着于表皮上,另一端则游离而倾向中心。真菌逐渐沿着表皮角质层向周围扩大,同时在损害中央又出现丘疹,再次脱屑、扩大,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多数同心圆形鳞屑性损害。此种环状损害一般不超过10环,环距约为2mm,有如叠瓦状(下图)。在损害发展过程中,新的损害可在其附近陆续出现,互相融合,形成多环形花纹状病变,形成涡纹,故又称涡纹癣。损害界限很清楚,患者皮肤色素可以增加或减退,由于搔抓,皮肤可逐渐增厚。好发于臀部、躯干、四肢及面部等皮肤较薄之部位,包括皮肤黏膜交界处,而在头皮、掌、跖部位则较少波及。头皮可被侵犯,但从不波及毛发。甲板也可被波及。患者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有增加。病程为慢性,且不受季节的影响,有时可终身不愈。
躯干部多个同心圆形环状或多环状鳞屑性红斑,鳞屑一端附着于表皮上,另一端游离而倾向中心,如叠瓦状
诊断及鉴别
组织病理:在用PAS染色或乌洛托品硝酸银染色的组织切片中,在表皮角质层中可见有许多真菌菌丝。慢性病例中,真皮可有轻度非特异性炎性浸润,其中包括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从临床的典型症状即可诊断,必要时真菌直接镜检或培养检查,对诊断更有助。临床上尚应与体癣作鉴别。
预防及治疗
本病的预防同体癣。其治疗常较棘手。一般外用水杨酸类药物的同时内服灰黄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疗程宜长,至少要1个月以上。即使如此,仍常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