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痱子(白痱、红痱、脓痱、深痱)原因、症状与治疗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痱,俗称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痱子的发生除高温和高湿度外,尚有其他因素。

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但Hölzle等(1978年)实验研究发现,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是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关。Mowad等在实验中也发现表皮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胞外多糖物质,促进痱的形成。

痱子的症状

临床上将痱子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晶形粟粒疹(白痱)

又称白痱。汗液的溢出发生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故临床表现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的鳞屑。多见于高热并有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皮损主要发生在颈、躯干、手背部,密集多发,且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视觉上容引起密集恐惧症的感官反应。

白痱子的症状图片

红色粟粒疹(红痱)

又称红痱。汗液的溢出发生在表皮稍深处。夏季多见,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下图)。以手背、肘窝、颈、胸、背、妇女乳房下和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好发部位,自觉有轻度烧灼、刺痛感和瘙痒感。

痱子症状图片:皮疹为圆形针头大小的白色、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分布,有轻度红晕

痱子症状图片:皮疹为圆形针头大小的白色、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分布,有轻度红晕

脓疱性粟粒疹(脓痱)

又称脓痱。表现为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脓疱,脓疱内容为无菌性或非致病的球菌。常见于四肢屈侧、会阴等皱襞部位和小儿头部。

脓疱性粟粒疹(miliaria pustulosa):又称脓痱

深部粟粒疹(深痱)

又称深痱。由于汗管在真皮上层特别是表真皮分界处发生破裂,形成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非炎症性皮肤色的水疱,表面无光泽,出汗刺激后明显增大,不出汗时皮疹不明显,刺破后有透明浆液流出。常见于严重且反复发生红痱的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好发于躯干和四肢,面部和掌跖不发生皮疹。当皮疹泛发时,除面部、腋窝、手足等代偿性出汗增多,其他汗腺基本丧失功能,导致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临床可出现热衰竭或热带汗闭性衰竭,有疲劳、食欲不振、倦睡、头痛、眩晕等全身症状。

痱子的区别诊断:根据皮疹在炎热环境中发病,好发于皱襞部位,为密集分布的丘疹或非炎症性水疱,出汗后明显增多,自觉症状不明显,天气转凉后好转,诊断不难。有时需要与夏季皮炎鉴别。后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皮疹为大片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有剧痒。

痱子怎么治疗

预防痱子发生应注意:

  1. 加强室内通风散热措施,使周围环境不过于潮湿,温度不过高,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 衣服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
  3. 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4. 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洗澡后撒布粉剂。

治疗包括局部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则外用2%鱼石脂炉甘石洗剂效果好。当气候凉爽时,皮疹可迅速自愈。

本症中医辨证属暑热夹湿,闭于毛窍所致,故治以清热解暑化湿,清暑汤加减。小儿可常以绿豆汤、金银花露或地骨皮煎水代茶。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topic/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