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mole)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又名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色痣、细胞痣(cellular nevus)、痣细胞痣(nevocellular nevus,nevocytic nevus)。本病常见,几乎每人都有,从婴儿期到年老者都可发生,通常随年龄增长数目增加,往往在青春发育期明显增多。女性的痣趋向比男性更多,白人的痣又比黑人的多。

病因:本病属发育畸形,即黑素细胞在由神经嵴到表皮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偶然异常,造成黑素细胞的局部聚集而成。

临床症状

基本损害一般为直径<6mm的斑疹、丘疹、结节,疣状或乳头瘤状,多为圆形,常对称分布,界限清楚,边缘规则,色泽均匀。数目多少不等,单个、数个甚至数十个,有些损害处可有1根至数根短而粗的黑毛。由于痣细胞的色素含量不同,临床上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或可呈正常肤色、淡黄色或暗红色。日晒可增加暴露部位色痣的数量。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可将其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三种。

交界痣(junctional nevus)

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发生,通常较小,直径1~6mm,一般平滑、无毛,扁平或略高出皮面,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疹。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掌跖及外阴部色痣往往为交界痣。一些交界痣可转为混合痣或皮内痣。

艾界症(junctional nevus)

艾界症(junctional nevus) 浅褐色斑,直径几毫米到几厘米,平滑无毛,稍高起

混合痣(compound nevus)

外观类似交界痣,但可能更高起,有时有毛发穿出。多见于儿童和少年。

混合痣(compound nevus)外观类似交界症,但高起,呈半球形

混合痣(compound nevus)外观类似交界症,但高起,呈半球形

皮内痣(intradermal nevus)

成人常见。损害呈半球状隆起的丘疹或结节,直径可达数毫米至数厘米,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或有蒂,可含有毛发。皮内痣一般不增大。多见于头、颈部,不发生于掌跖或外生殖器部位。

皮内痣(intradermal nevus)

皮内痣 半球形隆起,深浅不同,褐色

色痣不稳定,常经历成熟至衰老(亡)的生长演化过程,即出生后数年内开始出现,20~30岁时发病率增加、皮疹数量增多,随后开始稳定下降,损害变平和消退,至90岁时可完全消失。痣开始时多为小而平的交界痣,以后大多发展为混合痣,最后变为皮内痣。

一般平滑无毛,颜色较深的色痣为交界痣的可能性大,稍高起,有毛的色痣为混合痣,半球形或有蒂的色痣为皮内痣可能性较大。交界痣恶变时,局部常有轻度疼痛、灼热或刺痛,边缘处出现卫星小点,如突然增大、颜色加深、有炎症反应,破溃或出血时,应提高警惕。

组织病理

色痣由痣细胞构成,痣细胞与黑素细胞同源于神经嵴,其排列常呈丛或巢状,细胞形态按其成熟的演变过程而不同:

  1. 透明痣细胞,似正常黑素细胞而略大,圆形或卵圆形,胞质透明,核仁清楚,一般位于真皮表皮交界处;
  2. 上皮样痣细胞,形似上皮样细胞而胞体较大,椭圆形或立方形,细胞内含较多黑素,常位于真皮上部,偶见于毛囊或小汗腺导管壁内,有不等量黑素;
  3. 淋巴细胞样痣细胞,似淋巴细胞而较小,卵圆形,核小而深染,细胞内可含少量黑素,位于真皮中部;
  4. 纤维样痣细胞,形似纤维样,呈长梭形,常排列成索状或细条状,极少细胞含有黑素,位于真皮深层。

交界痣的痣细胞位于真皮表皮交界处,有痣细胞巢,表皮基本正常。有时痣细胞巢位于表皮下,但仍与表皮相连,称为“滴落”现象。除外伤和恶变时外,无炎细胞浸润;皮内痣的痣细胞呈巢状或索条状,位于真皮不同深度,与表皮之间隔以正常真皮组织。真皮上部的痣细胞巢内细胞含中等量黑素。真皮中部的痣细胞,分散排列,部分细胞含少量黑素。真皮下部痣细胞常呈束状排列并嵌入周围疏松的胶原纤维内。真皮内很少或无炎症,混合痣含有交界痣与皮内痣的两种成分。

真皮中下部痣细胞呈巢状及条索状分布(HE染色×100)

诊断及鉴别

本病诊断一般不难。临床上有时需与一些疾病鉴别:儿童期交界痣与雀斑及黑子鉴别,交界痣随年龄而稍增大且逐渐高起,黑子一般持续不变。混合痣和皮内痣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鉴别,但组织相不同。与恶性黑素瘤的鉴别在于后者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瘤体发展迅速、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形瘢痕,瘤细胞常有异形。

良性痣特征为直径<3mm,着色一致,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表皮柔软,大小和颜色恒定。

预防及治疗

减少摩擦及外来因素损伤痣体。除美容需要外,一般无需治疗,发生在掌、跖、腰围、腋窝、腹股沟、肩部等处易摩擦受损部位应密切观察,特别对一些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直径超过1.5cm的损害更应该注意,一旦发现迅速扩展或部分高起或有溃破、出血时应及时切除。皮损较大者,切除后植皮。皮损较小且较浅者,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治疗要彻底,否则残留痣细胞易复发。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