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疾病不是由于原发性黑素细胞结构或功能缺陷所致的色素减少,而是后天获得性色素减少症(acquired hypomelanosis)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炎症后白斑病是指发炎部位皮肤的继发性色素减少,见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生原因可能是损害内黑素细胞消失,如烧伤或溃疡愈后的瘢痕处,以及红斑狼疮、扁平苔藓和硬化萎缩性苔藓处的色素减退斑;也可能是角质形成细胞的分裂加快,黑素细胞内成熟黑素体输入角质形成细胞内的数量减少,抑或角质形成细胞自基层到达皮表而脱落的更换时间缩短,黑素体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降解障碍,如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单纯糠疹与神经性皮炎后色素减少可能与此有关。

此外,有些感染性皮肤病在病程中或治愈后在原损害处遗留色素减少斑,其发生原因大致同炎症后色素减少。结核样型麻风的色素减少斑是由于皮肤萎缩,表皮内黑素细胞的数目减少。花斑癣后色素减少是因花斑癣菌-正圆形马拉松菌能制造一种称为杜鹃花酸的物质(二羟酸),即壬二酸(azelaic acid),能抑制DOPA和酪氨酸酶起反应,从而抑制黑素的生物合成;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黑素细胞内黑素体小而不正常,而且不能输送至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梅毒患者可发生白斑,称梅毒性白斑,是Ⅱ期梅毒疹的特征,为多发性、指甲片大小的减色斑,边界不清楚,局限于颈部与肩胛处,其脱色程度不如白癜风明显,色调也不鲜艳。此外,品他、雅司及盘尾丝虫病也可发生色素减少性损害。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