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又名老年疣(verruca senilis)、基底细胞乳头瘤(basal cell papilloma),是因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以往曾认为本病是一种迟发上皮痣、良性上皮性肿瘤、老年皮肤变化或感染性皮肤病,但迄今确切病因尚不明。有些报道特别强调为家族遗传,泛发性损害的病例可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女性患者大多为围绝经期妇女。

临床症状

本病大多发生于老人,虽然亦可见于青年人,但一般均发生于30~40岁以后。男性大多在40岁以后,而女性在60岁以后。男性更多见。皮损初发最常见于面、头皮、躯干、上肢,但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如项、颈、股部、臀部、小腿等,但不累及掌、跖。早期损害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淡黄褐或茶褐色。以后损害渐渐增大,底部呈圆、椭圆或不规则形,偶有蒂,直径1mm~1cm,或数厘米,边缘清楚,表面呈乳头瘤样,渐干燥、粗糙,失去光泽,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色素沉着可非常显著,呈黄褐至黑色,陈旧性损害的颜色变异很大,可呈正常皮色或淡茶褐色乃至暗褐色,甚至黑色。毛囊角栓是重要特征之一,有时甚至很小的早期皮疹,即已看得很清楚,较大损害的疣状表面则由许多小而扁平的乳头瘤样损害聚合而成。结痂很厚的损害,轻轻揭去表面痂皮后,表面呈乳头瘤样。虽然损害表面多呈油脂状,但有不少损害表面干燥呈疣状。如损害浅表时,犹如黏着于表皮。

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发生于面部的症状

面部深茶褐色扁平隆起斑片,表面粗糙,有油脂性鳞屑性痂

本病可单发,但通常多发,多为20~40个,个别病例可达百个以上。通常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当发生于油脂溢出部位或摩擦外伤部位,皮疹可被刺激而发生炎症及上皮组织不规则增生,又称受刺激的脂溢性角化病。损害发生于头皮者并不影响头发生长。

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发生于背部的症状

背部散在多数扁平圆形或条形滴状、境界清楚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粗糙,有轻度油脂性鳞屑性痂

病程通常缓慢,损害可向周围扩大,但也可融合成大块。无自愈倾向。虽有报道可并发基底细胞瘤者,但甚少见,故一般不认为是癌前病变。

组织病理

本病从病理上可分为角化型、棘层肥厚型、巢状型、腺样型、刺激型。但常混合存在。所有类型均有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其特点是肿瘤病变的基底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端与正常表皮相连。增生的表皮中可见两型细胞,一种为棘细胞或鳞状细胞,与正常表皮中所见鳞状细胞相同,而另一种为基底样细胞,类似表皮基底细胞,但较正常基底细胞为小,胞核相对较大,此种基底样细胞也是本病特点。

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疣)组织病理学改变

乳头瘤样增生,假性角囊肿基底处于同一平面上(HE染色×100)

诊断与治疗

诊断:本病如临床与病理结合起来,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早期损害似扁平疣;发生露出部位的角化型损害易与日光性角化病相混淆;色素很深的损害有时难与痣细胞痣区别。发生炎症或受刺激的损害可类似基底细胞瘤或鳞状细胞癌乃至恶性黑素瘤,此时则需作活检或手术后作病理检查来鉴别。

治疗: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仅是美容问题。如有瘙痒或发生炎症,或诊断有问题时,则可手术切除。此外,可用激光、冷冻治疗。但如诊断尚未明确,治疗前最好先作活检,以免误诊。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