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假性淋巴瘤

  1. 首页
  2. 皮肤病学
  3. 皮肤病治疗大全
  4. 皮肤肿瘤
  5. 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与白血病

药物性假性淋巴瘤(Drug-induced Pseudolymphoma)少见,包括全身用药引起淋巴瘤样药疹及因局部用药引起的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多数病例随着药物的停止使用,症状逐步好转,但也有很少一部分病例发展为真淋巴瘤。

临床症状

淋巴瘤样药疹分为T细胞型和B细胞型两型,其中T细胞型多见。T细胞型淋巴瘤样药疹又可分为抗惊厥药相关和非抗惊厥药相关两型。非抗惊厥药相关型常由抗高血压药、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生素等引起。二者临床表现类似,多于用药后数周或数月内发病。皮肤表现多种多样,既可以表现为孤立的结节或斑块,亦可泛发全身,甚至出现麻疹样或红皮病样皮损,临床和病理学上均类似蕈样肉芽肿或Sézary综合征。若皮损伴有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病、肝脾大、血和(或)多脏器不典型淋巴细胞浸润时称为药物超敏综合征,或药物诱发的假性淋巴瘤综合征,病情严重,死亡率高。B细胞型淋巴瘤样药疹罕见,临床表现为孤立的结节或多发性浸润性斑块和丘疹,常由盐酸氟西汀和阿米替林引起。

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临床少见,亦可分为T细胞型和B细胞型两型。T细胞型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通常为T细胞对接触性变应原的反应,常见的变应原包括火柴盒擦面,盐酸乙二胺、双苯二胺、磷、镍和对苯二胺等。临床表现为瘙痒性丘疹或斑块,表面有鳞屑,局限分布或泛发全身。B细胞型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佩戴金或镍耳环者,在穿刺部位出现单发或多发的坚实红色结节。

组织病理

T细胞型淋巴瘤样药疹和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组织病理表现类似蕈样肉芽肿或Sézary综合征。真皮上部浸润呈带状,浸润细胞主要由不典型淋巴样细胞组成,其胞核深染,呈脑回状,不规则,其间混杂较多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浆细胞少见。部分淋巴样细胞有向表皮性,偶见Pautrier样微脓肿。可伴有数量不等的大细胞转化。免疫组化显示,不典型淋巴样细胞通常表达CD3和CD4,以CD8为主者亦有报道。基因重排可呈多克隆性或单克隆性。

在B细胞型淋巴瘤样药疹和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中,真皮内浸润呈结节状或弥漫性,可深达皮下脂肪。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伴数量不等的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时可见淋巴滤泡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查,大多数淋巴细胞CD20,少数CD3,基因重排呈多克隆性。

鉴别诊断

皮肤淋巴瘤和药物性假性淋巴瘤鉴别非常困难。由于二者的组织学表现有重叠,且后者偶尔可出现单克隆性基因重排,因此正确的诊断仍需要临床与病理必须密切结合,也有必要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