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1. 首页
  2. 微生物
  3. 临床微生物检验问答
  4. 病原分离及鉴定
  5. 厌氧细菌

答:肉毒毒素(外毒素)具有嗜神经性,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已知肉毒梭菌可产生7种不耐热的蛋白毒素(A、B、C、D、E、F、G),不同的肉毒梭菌菌株可产生不同类型的毒素,其中A、B、E、F型与人类疾病有关,在我国引起的食物中毒大多数为A型毒素。C、D型毒素只与马和哺乳动物的肉毒病有关。肉毒毒素并不是由肉毒梭菌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产生与释放的,而是先由肉毒梭菌产生无毒的毒素前体,待肉毒梭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经由肠道内蛋白酶的处理、激活后才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肉毒毒素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作用,但对热敏感。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