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发生在阴囊部位的急性传染病,以阴囊皮肤组织发生黑炭状坏死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学“鱼脐疔疮”的范畴。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

症状与体征: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0天左右,阴囊皮损初起为炎症性丘疹,发展很快,有大疱,四周有严重的水肿,迅速破溃,内容物为血性或脓性。随后出现深棕色焦痂,局部淋巴结化脓,严重者伴有高热和衰竭。

实验室检查:取渗出液,进一步处理后行革兰染色,镜检发现炭疽杆菌即可诊断。

辨证诊断

毒邪外侵型

  1. 临床表现:阴囊炭疽早期患处发痒,继而起红疹,形如蚊迹,伴有微热,无水疱溃烂。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 辨证要点:阴囊肌肤发痒,起红疹,形如蚊迹。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热毒内蕴型

  1. 临床表现:阴囊炭疽中期,阴囊部皮损继发水疱,色紫暗,破溃结痂,色黑如炭,疮形凹陷,形似鱼脐,疮周肿胀,四周起水疱,破流黄水,伴全身发热,呕吐,头疼,身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 辨证要点:阴囊皮损以水疱为主,破溃流黄水,结痂色黑如炭,疮形凹陷,状如鱼脐,伴发热,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热入营血型

  1. 临床表现:阴囊炭疽晚期,余毒未尽,病程1~2周,热盛肉腐,渐至脱落;亦有少数病例,坏死的黑痂周围又起水疱,红肿明显,壮热不退,关节、肌肉疼痛。此乃疫毒内陷营血,攻于脏腑而走黄。
  2. 辨证要点:余毒未尽,热盛肉腐,渐至脱落,病程进一步发展,疫毒侵入营血而走黄。

鉴别诊断

阴囊丹毒:阴囊丹毒皮色鲜红,边缘清楚,焮热疼痛,发展期无疮形脐凹,常有反复发作史。

特发性阴囊坏疽:二者临床症状相似,但特发性阴囊坏疽水疱溃破流水,奇臭无比;二者感染的致病菌不同,通过实验室检查,不难鉴别。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提示

抓住特征,明确诊断:阴囊炭疽的发生,多有接触和感染炭疽杆菌的病史,病因明确,潜伏期为半天~12天,一般为1~3天。最初阴囊皮损为红色小丘疹,迅速演变为水疱,继而水疱化脓或带血,并自然破裂,病灶中心形成凹陷性黑色干痂。常伴发热、呕吐、头痛、关节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细辨虚实,明确病位:阴囊炭疽初期、中期多属实证,正气未衰,尚能抗邪,邪正交争于肌表,病位轻浅,当以祛邪为主。阴囊炭疽发展至后期,正气已虚,正不胜邪,毒入营血,病位转深,当以扶正祛邪为要。

及时应用抗生素:少数病例,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可在几天或几周内死亡。治疗当及时选用抗生素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中医内治法

1)毒邪外侵型

  1. 治法:解毒消瘴,行气和营。
  2.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3. 当归10g,赤芍10g,天花粉10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草河车15g,浙贝母12g,连翘12g,陈皮12g,炮穿山甲6g,川芎6g。

2)热毒内蕴型

  1. 治法:解毒清热,利湿消肿。
  2.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 蒲公英15g,金银花25g,紫花地丁15g,连翘20g,甘草6g,黄连6g,川牛膝10g,黄芩9g,黄柏9g,半枝莲30g,草河车30g。

3)热入营血型

  1. 治法:清营解毒,扶正护心。
  2.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化裁。
  3. 水牛角30g,丹皮6g,黄连6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草河车15g,川牛膝9g,生薏苡仁9g,焦山栀9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琥珀4.5g(冲)。

中医外治法

  1. 初、中期选用玉露膏掺10%蟾酥合剂,或用天仙子如意散外敷。
  2. 中、后期肉腐不脱,先用三棱针刺破疮面2~3处,外掺阴毒内消散或二室丹。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1. 青霉素针:80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点滴,日1次,7天为1疗程。
  2. 链霉素针:0.5g,肌肉注射,每日2次,7天为1疗程。
  3. 四环素片:0.5g,每日4次,口服,15天为1疗程。
  4. 增效联磺片:2片,每日2次,口服,7天为1疗程。

外治疗法:局部可用磺胺类软膏或氧化氨基汞软膏外用。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