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植物广泛分布于各大陆,以美洲为最多见,共100多个品种,现将世界上主要被滥用的致幻剂介绍如下:

麦司卡林

在墨西哥北部与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地带生长着一种仙人掌,当地人称之为皮约特( peyote)。它的种子、花球碾成粉末口服后能产生强烈的幻听、幻视。其主要成分为麦司卡林。麦司卡林学名三甲氧苯乙胺,是苯乙胺的衍生物,起效时间比麦角酰二乙胺( LSD)稍慢,服用2~3小时后出现幻觉,幻觉持续时间短,大约1~2小时即可消失,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吸食麦司卡林的危害主要是导致精神恍惚,服用者可发展为迁延性精神病,还会出现攻击性及自杀、自残等行为。

麦角酰二乙胺

1938年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利用黑麦麦角中所含的麦角胺、麦角新碱,首次合成了麦角酰二乙胺( lysergids,LSD),这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属于半合成的生物碱类物质。LSD的剂型以胶囊为主,在中国台湾省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则以黑色砂粒状、小颗粒方式出现,叫做摇脚丸、一粒砂、蟑螂屎等。

在20世纪50年代,LSD曾被用于酒精依赖、神经衰弱、儿童自闭症、社会行为异常及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治疗,但后续研究显示并无实际的证据来支持它的疗效。同时服药时患者常有抽搐、焦虑、抑郁状态或急性妄想、恐惧反应,甚至停止服药后,仍会有幻觉出现。虽然LSD直接造成死亡的病例少见,但间接因迷幻作用而导致车祸及意外致死者却不少见。

LSD的滥用方式以口服为主,静脉注射、吸食等方式非常少见。由于LSD的药物耐受性产生很快,因此滥用者常间断使用。生理上的戒断症状几乎没有,但却容易发生心理依赖。滥用者经常将其与苯丙胺、酒精、大麻合用。LSD的使用剂量每次100~1000mg,如果一次使用30mg/kg的LSD,会使患者产生很强烈的丧失真实感,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致幻剂之父霍夫曼博士曾预测其致死剂量约为200mg/kg。

LSD的肠道吸收及鼻黏膜吸收良好。不过经由鼻黏膜吸收,患者往往没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出现。血药浓度高峰约在吸食后30~60分钟达到,分布容积约0. 27L/kg,主要在肝脏转化,只有少量的LSD经尿液排泄,尿中的LSD可在吸食或口服后34~120小时内测得。LSD的半衰期约为36小时。当药效消失、迷幻期结束后,吸食者往往会感到严重的抑郁,有些人还会出现幻觉重现现象(回闪症状),对这种现象的恐惧反应有时会导致自杀行为。LSD还会使成瘾者产生顽固的心理依赖。

小剂量使用的症状类似于交感神经类药物的作用,有恶心、呕吐、脸红、寒战、心率加快、高血压,然后会有情绪的起伏、时间的扭曲、错视(常看到物体或人身上鲜明的色彩在移动),声音被放大及扭曲。还会出现一种共感体验,叫做synesthesia,即LSD滥用者会听到颜色、看到声音。这些中毒症状的持续时间随剂量大小而异,通常约6~12小时。常伴有瞳孔极度放大( 3~5mm),全身无力、虚弱、失眠。行为上的异常不可预知,滥用者看起来都较为安静、被动及自我为中心,患者在冲动不易控制时,会有敌视的态度出现。日常生活能力、性驱力及社交能力都会降低。患者的情绪常不稳定,经常表现出有时候兴奋、有时候沮丧。若有幻听或其他幻觉出现,可能表示滥用者有潜伏的精神病。

长期或大量滥用LSD除记忆力受到损害,并出现抽象思维障碍外,还有相当严重的毒副作用,会大量杀伤胎儿细胞中的染色体,携带着遗传基因的染色体被大量破坏将导致流产或先天畸形。

苯环己哌啶

苯环己哌啶( PCP)也称苯环利定、普斯普剂,是一种有麻醉、致幻作用的精神活性物质。1958年由美国底特律一个化学实验室首次合成,最初是作为兽医麻醉剂使用,后来作为一个有效的低血管、低呼吸系统毒性的麻醉药用于临床,但在临床使用中却发现使用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可出现幻觉、惊恐发作、谵妄和冲动行为,在20世纪60年代被停止医疗使用。70年代开始出现散发滥用,随后在欧美国家广泛流行。

PCP呈粉末状,可口服、抽吸、鼻吸、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也可掺入其他毒品中使用,PCP滥用者往往不止使用一种毒品。PCP具有中枢兴奋、中枢抑制、致幻和麻醉作用,精神行为作用复杂,根据用药剂量不同,PCP可产生苯丙胺样、巴比妥样和其他独特的精神行为症状。小剂量用药会出现与大多数抑制剂相似的镇静效果;中等剂量服用则产生感觉障碍,表现为痛觉缺失或感觉缺失现象;大剂量用药1~2小时后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兴奋躁动、失去痛感、神经麻木,并自感失重、共济失调,口齿含糊,肌张力增高及肌阵挛、身体飘浮,继而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不连贯,逐渐出现幻觉,可体验到自身形态的改变、光线飘忽,有的还因此导致进攻或自残行为。明显流涎可以鉴别是使用了PCP还是大剂量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可卡因、苯丙胺),后者会导致口干。PCP中毒往往还会出现异乎寻常的旋转性和纵向的眼球震颤,有助于诊断。心血管系统一般不受影响。极大剂量可致昏迷,抽搐和严重高血压,死亡较为少见。应用PCP后也有出现长期精神病者。

滥用PCP后因思维混乱、感觉迟钝、判断力和自控力下降引起的死亡人数要远比这种毒品本身的化学毒性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而且很多死亡原因在正常人看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滥用者因思维混乱、自控力太差而溺死在浅水滩中;因感觉迟钝、痛感消失又无力辨别方向而在完全可以逃生的火灾事件中被活活烧死等。

在生理上,吸食、注射PCP者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大量出汗、眼球震颤、复视等症状。与其他致幻剂相似,PCP有一定的心理依赖性,但未发现有生理依赖性。

PCP中毒的处理:口服地西泮10~20mg有助消除焦虑,在伴有惊厥时,可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也可使用用氟哌啶醇与氯丙嗪。如出现严重高血压,可以应用氯甲苯噻嗪。PCP属高脂溶性,它和它的代谢物可长时间滞留在中枢神经系统内。PCP会被大量分泌至胃中,洗胃时间过长时PCP可被重吸收,故洗胃液需加入氯化铵(或其他制剂)酸化。

迷幻蘑菇( hallucinogenic mushroom)

又称神奇的蘑菇( magic mushroom),是一种食用后会有类似迷幻药作用的菇类植物。其主要成分是二甲-4-羟色胺磷酸,属致幻型兴奋类精神药物。迷幻蘑菇主要是指蘑菇植物本身或其粉末、碎渣,多见于中美洲、夏威夷和欧洲的毒品消费市场,在亚洲国家比较罕见。

事实上人类使用迷幻性菇菌类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即在宗教庆典上使用,称之为神赐予的肉( God flesh)。直到今天,美国的印第安人在庆典时仍有此传统。直到1958年,科学家才分离出其主要的作用成分为psilocybin及不稳定的中间物psilocin。这些物质的作用类似迷幻药LSD。也正是从1958年起,迷幻性菇菌类自美国西海岸开始被滥用,然后流传到澳洲、英国、欧洲大陆、日本等国家,我国台湾省最近几年由于摇头丸的流行,间接使得同样带有迷幻作用的蘑菇也开始有人使用。

迷幻蘑菇可分为三大菇类,分别为paneolus、psilocybe、gymnophilus,其中gymnophilus种的蘑菇,在我国台湾省有野生种存在。蘑菇类作用的个体差异性相当大,有人只吃2棵蘑菇,就会有焦躁及幻觉发生,但有的人吃了近百棵蘑菇,却只有肚子痛的症状而已。由于每棵蘑菇的迷幻成分都相当低,为了达到快感及迷幻作用,大多数人要吃相当数量的蘑菇,才会有满意的作用发生,花费相当惊人。

服用蘑菇后约30~60分钟开始起作用,大多数症状在4小时内消失,很少持续12小时以上。蘑菇产生的毒性症状有瞳孔扩大、视力模糊、烦躁不安及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约占50%以上;丧失方向感、无法行走、攻击性行为都可能发生,其中攻击性行为常常威胁到他人的生命,也可能有自杀的行为发生;约39%的服用者产生幻觉,其中以视幻觉最常见,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视觉扭曲,包括物体的形状及颜色都会改变;有20%的蘑菇使用者会有恶心、呕吐发生,少数人对声音的敏感性增强。滥用蘑菇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并不少见,特别是大量服用者,全身抽搐、高热、昏迷、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及死亡都有可能发生。

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中毒的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可让亲人陪伴,并安置在黑暗安静的房间内,有助于患者的心情稳定及治疗的进行。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