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不能单靠血培养来诊断,还要结合临床表现。血培养因受到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量、血培养瓶的种类、送检时间以及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一般阳性率大约在10%~20%。反复、多部位取血与高热寒战期抽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送检血培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血培养标本采集套数需要至少在2个穿刺点抽取,并标明穿刺点部位,按照血培养瓶标识注入对应的血量。比如儿童培养瓶需要3m l采血量。
  2. 血培养采集的最好时机是体温高峰、寒战时,但如果错过仍应采集。最好在抗感染治疗前获得首份血培养标本,必要时可延迟起始抗菌药物的治疗,进行采样。
  3. 高致病力的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等引起血流感染的情况日益增多,开展厌氧培养,能够进一步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4. 采血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不能放冰箱内。

即便如此,某些生长缓慢或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细菌也可能在血培养中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血培养阴性时不能确诊为非血流感染。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