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性”凝血病:当用白蛋白作为置换液时,会引起凝血因子的消耗,导致出血倾向和免疫球蛋白的丢失。单次血浆置换后,纤维蛋白原下降约20%,抗凝血酶下降约42%,凝血因子下降约50%。当短期内进行多次治疗时,凝血因子的消耗更明显并且可能需要数天才能自行恢复。

血小板减少症:比较古老的离心式血浆分离法血小板数量可减少50%。膜滤式血浆分离血小板数量可减少15%。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如废弃液中有血小板的丢失,血浆分离器内有血栓形成,或者由于输入相对低张溶液引起轻度稀释的结果。

贫血:相对少见,血浆置换后,血细胞比容减低可能是由血管通路出血或治疗相关性溶血导致。在膜式血浆分离时,刚开始可以有极少量的血浆呈淡血色,如果持续存在,应该降低血流速度直到有合适的跨膜压力。在离心式血浆分离时,由于应用不适当的低张溶液可以发生溶血。即使没有任何的体外丢失和溶血,每次治疗后血细胞比容也会降低10%,这种现象可能与使用低张溶液引起血管容积扩张有关。

血栓:用白蛋白作为置换液会消耗相关凝血因子,包括抗凝血酶和其他的凝血因子,人体内抗凝血酶不足可导致高凝状态。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7985.html